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语流音变[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5 16:34: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七章 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是语句流动的结果。在说话、朗读的过程中,要把音节组成词、句连续发出。在连续的语流中,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音变的概念:音变就是语音的变化。人们在说话时,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节(字),而是把音节组成一连串自然的“语流”。任何语音都有语流音变现象。 在普通话口语的专业课学习中,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一整套语音专业的理论知识,并通过长期的训练、比较、吸收、巩固,直至准确、游韧的运用到实践当中。汉语语音系统里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的表现形式有:轻声、变调、儿化、“一”“不”的变调、语气词“啊”的音变等,是学习普通话口语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第一节 连读变调

一、连读变调及其特点

连读变调:汉语里两个以上音节在连续的时候,由于受相邻音节声调相互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会发生变化,这叫做连读变调。普通话的变调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儿化的音变、语气词“啊”的音变。普通话的连读变调在上声字里表现最为突出。

许多外语没有声调,但是仍然存在连读变音的问题。 普通话里有哪些变调现象?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调类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它们的基本调值用五度标记法分别记作[55]、[35]、[214]、[51]。在语流里,由于音节和音节相连时相互发生影响,基本调值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连读变调。

连读变调中,上声的变调最为突出。上声除了在句尾、句中停顿或单念时念本调外,其他情况下都不按本调[214]来念。上声变调有两种,一种是两个上声字连读,前一个上声字由[214]变为[35],和阳平调值相同。如\雨伞\的\雨\读成 yú, \组长\的\组\读成 zú,\领导\的\领\读成 l?nɡ。另一种是上声字和非上声字连读,上声字的声调变为\半上\,即由[214]变为[211]。如\五星\、\起来\、\伟大\等词里的\五\、\起\、\伟\都不读本调[214],而读半上[211]。上声变调也可以出现在两个以上的上声字的组合中,例如\展览馆\、\两把好雨伞\,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字如何变调,跟说话的速度、着重点以及字与字之间结合的松紧都有关系,我们可以自己去体会,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除上声变调外,\一\和\不\的特殊变调也是学习普通话时要注意的。\一\在单念或在词句的末尾读阴平本调,如\惟一\、\统一\、\整齐划一\中的\一\都读阴平调。在阴平、阳平、上声之前读去声,如\一周\、\一年\、\一起\等词中,\一\要读成去声 y?。而在去声之前,\一\则要读成阳平调,如\一次\、\一个\、\一样\等词中的\一\要读成阳平 y?。\不\单念或在词句的末尾,以及阴平、阳平、上声之前都读去声本调,而在去声前则要变为阳平,如\不会\、\不去\、\不要\等词中的\不\都要读成阳平 bú。

除连读变调外,口语中的某些形容词生动形式也有一些变调现象,我们需要注意的主要是ABB和AABB两种形式。ABB式形容词中口语性强的,重叠部分BB变读阴平,如\红彤彤\、\绿油油\、\沉甸甸\、\慢腾腾\等词中,\彤彤\、\油油\、\甸甸\、\腾腾\都要读成阴平调。ABB式形容词里书面色彩较浓的,BB仍读本调,如\白皑皑\中的\皑皑\、\黑沉沉\中的\沉沉\、\金灿灿\中的\灿灿\、\赤裸裸\中的\裸裸\都读原来的声调。AABB式是双音节形容词AB的重叠式。口语色彩浓的AABB式BB常读阴平调,第二个A读轻声,如\干干净净\、\壮壮实实\、\和和气气\、\慢慢腾腾\都是按照这个规律变调的。书面色彩较浓的,如\诚诚恳

恳\、\迟迟疑疑\、\恩恩爱爱\等,都按本调读。上面所说的口语色彩、书面语色彩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界限,有时要靠说话的人自己去揣摩。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全读本调而不读变调。

二、上声变调规律

(一)上声的变调

上声的变调分为两种: 1.上声与非上声的连读变调

(1)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前变成半上,即由214变为211 A.上声在阴平前:主[214]——主张[211]

北方bti füng 小心xiǎox?n 曙光shǔguüng 普通pǔtōng 垦荒ktnhuüng 表彰biǎozhüng B.上声在阳平前:起[214]——起航[211]

指责zhǐzh? 羽毛yǔmáo 旅游lǚyèu

口才kǒucái 草原cǎoyuán 祖国zǔguè C.上声在去声前:感[214]——感谢[211]

笔画bǐhuà 丑恶chǒu’a 暖室nuǎnsh? 满意mǎny? 柳树liǔshù 好像hǎoxiàng (2)上声在轻声音节前时,有两种读法:

A.第一个音节的上声读阳平,即[35]。一般是单音节动词重叠和在一些习惯上第二个音节读轻声的双音节词语里。

走走zǒuzou——zèuzou 写写xitxie——xi?xie

洗洗xǐxi——x?xi 打手dǎshou——dáshou 找补zhǎobu——zháobu 哪里nǎli——náli B.第一个音节的上声读半上,即[211]。

亲属称谓中的上声重叠词、由“子”构成的名词,口语词基本上都如此变调。 奶奶nǎinɑi 姐姐jitjie 姥姥lǎolɑo 椅子yǐzi 本子btnzi 小子xiǎozi 马虎mǎhu 耳朵trduo 老实lǎoshi

2.上声与上声的连读变调

(1)两个上声连读,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即由214变成35。 感慨gǎnkǎi——gánkǎi 保守bǎoshǒu——báoshǒu 也许ytxǔ——y?xǔ 美好mtihǎo——m?ihǎo 管理guǎnl?——guánl? 可以ktyǐ——k?yǐ

手表shǒubiǎo——shǒubiǎo 了解liǎojit——liáojit (2)三个上声连读时,主要有两种形式:

A.第一种的结构是“2+1”(展览+馆),那么前两个音节都变调为[35],变成“35+35+214”。

展览馆zhǎnlǎnguǎn——zhánlánguǎn 手写体shǒuxittǐ——shèuxi?tǐ 洗脸水xǐliǎnshuǐ——x?liánshuǐ 管理法guǎnlǐfǎ——guánl?fǎ

B.第二种的结构是“1+2”(很+美满),第一个音节变为半上[211],第二个音节变为[35],读成“211+35+214”。

很美满htnmtimǎn——htnmyimǎn

小老虎xiǎolǎohǔ——xiǎoláohǔ

好领导hǎlǐngdǎo——hǎl?ngdǎo 买保险mǎibǎoxiǎn——mǎibáoxiǎn 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训练材料

晃眼 口水 拇指 理解 鼓掌 广场 勇敢 彩礼 水桶 本领 老领导 洗脸水 好产品 手写体 岂有此理 永远友好 辅导小姐 海军 祖宗 演出 许多 早操 脸盆 党员 伟人 羽毛 企鹅 法律 果树 解放 美术 宝贵 小姐 打手 宝宝 奶奶 铲子 三、“一”“不”变调规律

“一、不”的变调 1.“一”的变调

(1)单用或在词语末尾读原调阴平

一、二、三y?、ar、sün 十月一日sh?yuay?r? 一楼y?lèu 初一chūy? 第一d?y? 统一tǒngy? 始终如一sh? zhōng rú y? 一一过问y?y? gu?wan (2)在去声前读阳平

一路y?lù——y?lù 一律y?lǜ——y?lǜ 一定y?d?ng——y?d?ng 一概y?gài——y?gài 一旦y?dàn——y?dàn 一贯y?guàn——y?guàn (3)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 阴平前

一生y?shyng——y?shyng 一只y?zh?——y?zh? 一身y?shyn——y?shyn 阳平前

一齐y?q?——y?q? 一层y?c?ng——y?c?ng 一同y?tèng——y?tèng

上声前

一举y?jǔ——y?jǔ 一早y?zǎo——y?zǎo 一手y?shǒu——y?shǒu

(4)在重叠动词中间读轻声

听一听t?ngyit?ng 说一说shuōyishuō 读一读dúyidú 谈一谈tányitán 走一走zǒuyizǒu 跑一跑pǎoyipǎo 试一试sh?yish? 笑一笑xiàoyixiào 2.“不”的变调

(1)单用、在词语末尾读原调去声

不,不!bù,bù! 我就不wǒjiùbù

绝不ju?bù 偏不piünbù (2)在非法去声前读原调去声 阴平前

不安bù’ün 不禁bùj?n 不惜bùx? 阳平前

不平bùp?ng 不良bùliáng 不祥bùxiáng 上声前

不等bùdtng 不法bùfǎ 不久bùji? (3)在去声前读阳平

不料bùliào——búliào 不会bùhu?——búhu? 不断bùduàn——búduàn 不错bùcu?——búcu? 不幸bùx?ng——búx?ng 不愧bùku?——búku? (4)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

擦不擦cübucü 多不多duōbuduō 忙不忙mángbumáng 圆不圆yuánbuyuán 冷不冷l?ngbul?ng 等不等d?ngbud?ng 快不快kuàibukuài 象不象xiàngbuxiàng 听不懂t?ngbudǒng 来不及láibuj? 起不来qǐbulái 看不见kànbujiàn (二)\一\、\不\的变调

1 一、不 + 去声字 → 35 + 去声字 一地鸡毛 不去 2 一、不 + 非去声 → 51 + 非去声 一声叹息 不来 3 一、不 + 词语中间 → 轻声 看一看 看不见

第二节 “儿化”音变

一、“儿化”及其特点

儿化是汉语的一种构词方式。所谓儿化,指的是卷舌元音er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因卷舌而发生音变。这种音变现象就叫做儿化。因儿化音变而成的卷舌韵母叫“儿化韵母”,包含儿化韵母的音节叫儿化音节。由于地域上原因,“儿”的读音千变万化,导致出现的儿化的表征亦有所不同。 汉语方言里,北京话以多儿化而闻名。 儿化的基本性质是在原音节发音的同时带上一个卷舌动作。儿化音节用汉字书写是两个字。

er韵母叫儿韵,只有“儿、而”?r、“尔、耳、迩、饵”tr.“二、贰”ar 等很少几个常用字。有具体的意义。er有另外的作用,它可以和韵母结合起来,使这个韵母发音时带有卷舌色彩,这就是\儿化韵\。一般不表示什么具体的意义。

\儿化韵\是韵母的一种音变现象。韵母儿化以后读音要发生变化,在发这个音节的同时韵母就产生卷舌动作,虽然读音只是一个音节,但是在书写上一般要用两个汉字。如:\花儿\中的\花\和\儿\结合成一个\儿化音节\。《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韵,一律在原韵母后面加一个r来表示。

在汉语中,儿作词尾时读音有变化,在读这种句子的时候,仍然把“儿”按一个独立的字音来读,别人听了,感到很别扭。

读儿化音,就是在前面一个音节的韵母末尾加个卷舌动作就行了,而不能把“儿”当成一个独立的音节来读。

搜索更多关于: 语流音变[1] 的文档
语流音变[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lc4k8gcwh9da6a52iy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