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指导那青年
问题导向
管理者应按怎样的顺序对员工进行指导? 管理者如何认识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公元805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当司马。在永州司马任上,柳宗元收到一个青年的来信,表示要拜柳宗元为师。 柳宗元读了这封信,非常感动,便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写道:“很久以前,拜师求学的风气已经不再存在了。如今有人收学生教授学问,就会受到各种言论的攻击,甚至被污蔑为‘狂人’,这种少见多怪的事是常有的。听说蜀地南面雨下个不停,很少有晴天,以致太阳一出来那里的狗就会狂叫。当时我还以为这只是传闻而已。永州从来不下雪,谁知我到任第二年就下了大雪。这一带的狗日夜奔跑,对着雪不停地狂叫,直到雪化才停下来。有了这番亲身经历,我才想起从前听到的话并不过分。”
接着,柳宗元又举了一个有关礼节方面的例子:“古代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要举行加冠的礼节,有学问的人对此非常重视。但是,这几百年来没有人再举行这种礼节了。最后,有个名叫孙昌胤的青年行了冠礼,不料碰了壁。行冠礼的第一天,他和同事们谈起了这件事,同事们都莫名其妙,有的甚至说,你行不行冠礼与我有什么相干?大家听了都哄笑起来。这种现象和现在人们一听到拜师求学就觉得奇怪是一样的。其实,雪和太阳有什么过错?问题在那些狂叫的狗。行冠礼的孙昌胤没做什么错事,可他的同事偏要嘲笑他。”
下面,柳宗元将笔锋转回到这位青年拜师求学方面来:“在这种风气下,你能拜师求学,使我非常感动,所以愿把我写文章的体会告诉你。我年少时以为文辞好就能写好文章,成人后才知道文章是表达思想、说明道理的,从此再也不单纯去追求形式美了。现在我每次做文章,不敢不经意地、随便地对待它,而力求像《书》那样朴实,《诗》那样永恒,《礼》那样合理,《春秋》那样是非分明,《易》那样富有变化。这就是我写文章的标准。”
这位青年得到柳宗元的指点和启发,写文章进步很快。后来,他中了进士。
思考导向
管理者对员工进行指导时正确的顺序是:首先是态度和观念,然后才是内容和技巧。
良好的书面语言也是管理者对员工进行指导的有效工具,管理者应加强自身的书面表达能力。
资料精选,适合职场人士使用借鉴参考。资料精选,适合职场人士使用借鉴参考。 资料精选,适合职场人士使用借鉴参考。 资料精选,适合职场人士使用借鉴参考。 资料精选,适合职场人士使用借鉴参考。 资料精选,适合职场人士使用借鉴参考。 资料精选,适合职场人士使用借鉴参考。 资料精选,适合职场人士使用借鉴参考。 资料精选,适合职场人士使用借鉴参考。 资料精选,适合职场人士使用借鉴参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