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洋水产资源
简介:
海洋水产资源发展海洋水产业的各种(类)资源。
世界水产品中的85%左右产于海洋。许多海洋动、植物可供药用或作工业原料。
狭义的海洋水产资源一般指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和其他有捕捞价值的海洋生物(海兽及鲸等),其中以鱼类为主体,占世界海洋水产品总量的80%以上。
海洋水产资源具有再生能力,利用合理,并辅以人工增、养殖,即能永续作业,资源长盛不衰。反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就会减少,资源就会衰退,甚至枯竭。此外,保护海洋水域不受污染也是保护水产资源的重要方面。
分类:
按资源性质(或功能)分为海洋生物资源和水域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按其对水温的适应能力,可以分为冷水种、温水种和暖水种3类。
按生物的基本生态类型,分为海洋浮游生物(如毛虾、燐虾、海蜇等)、游泳生物(如鱼类、头足类、鲸类、海豹、海龟、海蛇等)和底栖生物(如贝类、虾蟹类、海参等)。
世界海洋鱼类资源状况:
世界海洋鱼类有11675种,占世界鱼类的58.2%,大体分为3类:
①水深<200米的大陆架鱼类有9130种,占海洋鱼类的78.2%;
②水深>200米的深海鱼类有1010种,占8.65%;
③大洋自表层至水深100米处的大洋性鱼类有1535种,占13.15%。
我国水产资源状况:海洋水产品产量约占水产总产量的57.72%,其中以鱼类数量占绝对优势。中国海洋鱼类约有1700余种,其中经济鱼类约300种,常见的高产量经济鱼类约60~70种。此外还有沿海藻类约2000种,虾蟹类近300种;经济软体动物约200种。
地球上生物资源的80%以上在海洋。据科学家估计,海洋的食物资源是陆地的1000倍,它所提供的水产品能养活300亿人口。可是目前人类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仅占其总量的2%,还有很多可食资源尚未开发。人们在海洋中若繁殖一公顷水面的海藻,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相当于40公顷耕地每年所产大豆蛋白质的含量。光近海领域生长的藻类植物加工成食品,年产量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总产量的15倍。
总结:种属繁多:20多万种(动物18万种,含16000多种鱼类),鱼、虾、贝、藻等。
用途:食用和药用;养殖、增殖等可持续利用
二.海洋捕捞
简介:
海洋捕捞业,从渔场利用方面划分,一般分为沿岸捕捞业、近海捕捞业、外海捕捞业和远海捕捞业
沿岸水域---水深40米以内
近海水域---水深40-100米
外海水域---水深100米-大陆架边缘
深海水域---大陆架以外
我国海洋捕捞业生产的特点:
海区角度:我国捕捞产品产量主要来自于东海,其次是南海和黄海,来自渤海和其他海区的捕捞量较小。
渔获品种角度: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中,鱼类所占比重最大,为渔获物总量的67%,其余依次是虾蟹类、贝类和藻类。
我国沿岸和近海海洋捕捞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近海底渔资源利用过度,捕捞强度超过资源再生能力。
2、捕捞结构严重失调,捕捞生产秩序混乱。
3、渔船数量增加,船舶趋于小型化:违规渔船的存在是我国海洋捕捞强度失控的主要原因。
4、近海水质污染严重,加剧了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
5、新的海洋制度给渔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产生重大影响。
三.渔业资源
1、沿海大陆架(从海岸——200米深的海底)海域海洋渔业资源集中,大陆架水域只占海洋总面积的7.5%,而渔获量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90%以上。
原因: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