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上生物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观察草履虫实验,用吸管从草履虫的培养液中吸取草履虫的最好部位是 A.培养液的表层 B.培养液的中层 C.培养液的下层 D.培养液的任一部位 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煮熟的鱼 B.冬眠的蛇 C.恐龙化石 D.珊瑚 3.动物运动后出汗的现象属于
A.应激性 B.生长 C.繁殖 D.新陈代谢
4.雨后,蚯蚓会从洞穴跑到地面上来,这一现象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A.光照 B.温度 C.营养物质 D.空气 5.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水葫芦繁殖破坏生态 B.铁线蕨用孢子繁殖 C.鲫鱼用鳃呼吸 D.蝗虫具有外骨骼
6.下列被称为“绿色水库”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7.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实验开始时要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用小刀切下一块厚薄均匀的洋葱鳞片叶作为观察材料 ③用手拿起盖玻片直接盖在载玻片上
④盖上盖玻片后在盖玻片边缘滴加碘液染色并进行观察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8.下面不能表示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草→蚂蚱→麻雀 B.草→小牛犊→大黄牛 C.草→兔子→狐 D.草→绵羊→狼
9.图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陆生植物叶的上下表皮(a,b表示细胞),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甲是上表皮 B.乙是下表皮 C.a能进行光合作用
D.b能进行光合作用
10.下列各项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是( )
)
A.甲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 C.丙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乙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丁验证蒸腾作用产生水
11.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是5X,物镜是8X,第二次使用的目镜是20X,物镜是45X,那么第二次看到的结果是( ) A.细胞变大,数目减少 B.细胞变小,数目减少 C.细胞变大,数目增加 D.细胞变小,数目增加
12.“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对麻雀的整体性描述。如图所示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的是( )
A.A B.B C.C D.D
13.把蔬菜和水果放到冰箱的冷藏室中储存,主要目的是( ) A.增强蔬菜和水果的呼吸作用 B.降低蔬菜和水果的呼吸作用 C.增强蔬菜和水果的蒸腾作用 D.降低蔬菜和水果的蒸腾作用
14.在测定种子发芽率时,选出了300粒玉米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平均分三组测定,一组97粒萌发,二组98粒萌发,三组96粒萌发,这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为 A.96% A.胚芽
B.95% B.子叶
C.97% C.胚乳
D.98% D.胚根
15.玉米种子中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
16.“日岀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水泛绿是由下列哪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 A.裸子植物 B.苔藓植物 C.藻类植物 D.蕨类植物 17.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A.水、二氧化碳 C.水、能量
18.下列属于人体结构层次的是 (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C.细胞→器官→组织→人体 二、判断题
19.( )叶绿体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20.(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并具有输导组织,因此比苔藓植物高大。 21.( )在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光线强时可选用反光镜的平面镜。 22.( )克隆动物的性状主要有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
23.( )美国科学家进行的“生物圈Ⅱ号”实验,说明了人类目前还无法建立起一个适合人类长期生存的人工环境,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B.细胞→器官→人体 D.细胞→组织→器官→人体 B.水、氧气 D.二氧化碳、氧气
24.( )食物链中有害物质累级最多的是最高级生物. 三、连线题
25.将左边结构前的字母填写到右边将来发育情况后面的括号内。
26.将下列组织与其主要分布部位用线连起来:
27.把左右两边的内容正确连线:
四、综合题 28.实验探究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有以下几点:
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直到叶片变黄白色 ②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③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④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片遮一部分,移至光下照射几小时 ⑤把遮光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发生什么变化。 (1)请你写出正确的实验步骤(填写序号):_____。
(2)滴碘液检验,叶片没遮光的部分变成了_____色,说明该部位有_____产生,同时说明_____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为了进一步探究关于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生物小组提出“光照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吗?”的探究问题,并按照如下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甲组 乙组 无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0株长处第一片幼叶的绿豆幼苗 环境条件 光照、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实验材料 20株长处第一片幼叶的绿豆幼苗 处理方法 将甲、乙两组幼苗栽种在相同的土壤中,在各自环境中生长10天 ①该小组做出的假设是_____。 ②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
③实验结果:甲组幼苗叶呈绿色,乙组幼苗叶呈黄色。 ④归纳结论:_____。
29.如图为两种后不同类型的生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属于动物细胞的是图________,判断依据是与植物细胞相比少了哪些结构?________.(填字母)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经碘液染色最深的是细胞内的[_]________.
(3)在轻度污染的水域中,生长的萍蓬草细胞内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其直接原因是细胞具有[]________.
(4)图甲、图乙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
30.某生物兴趣小组做有关鼠妇的研究,它们的做法是将20只大小和发育状态一致的鼠妇放入一半为干土一半为湿土的纸盒中央,用黑色一玻璃罩在上面遮光,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干土和湿土中鼠妇的个数,共计10次,统计的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干土中鼠妇的个数(只) 湿土中鼠妇的个数(只) (1)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 . 实验装置中设置干土的目的是________ .
(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湿土中鼠妇的数量随着实验次数(时间)的增加而________ . 因此,鼠妇喜欢生活在的________环境中. (3)实验结束后,应把鼠妇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B D D A A C B C D A C B C C C A A 12 13 15 15 14 15 16 17 18 19 8 7 5 6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判断题 19.对 20.对 21.对 22.对 23.对 24.错 三、连线题
25.A→茎、叶 B→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C→逐渐消失 D→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