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不衰,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
概括出——文化产品硬件多,软件少。 第六段:
文化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传播,文化传播的力量有多大?这似乎是一个难以量化的命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文化交流与传播会成为一个趋势,一种时尚和一股推动力量,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进程中,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人人心。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推理出——反推部分危害(负面影响):影响文化传播,不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纵观所有材料提对策:
歌德学院——加大国家投入,发挥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作用; 美国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 材料6:加强国内基础文化建设,夯实传统文化根基; 3 “文化逆差”意思
通过表现概括“文化逆差”的意思:文化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数量、效益的失衡。
4 组织整理答案 【参考答案】
一、文化逆差指文化输出和输入在数量、质量、效益存在失衡,表现在图书种类和数量、文艺演出、电影数量和收入、语言文化、文化产品硬件和软件五方面进出口失衡。
二、逆差造成降低了文化产业效益,影响文化传播,不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三、我们应:1、推动文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促进文化贸易;2、加强国内基础文化建设,夯实传统文化根基;3、加大投入,利用孔子学院,加强汉文化传播。
2012年915联考申论试卷 第 17页 /共 42页
【赋分说明】
一、文化逆差指文化输出和输入在数量、质量存在失衡(4分),表现在图书种类和数量、文艺演出、电影数量和收入、语言文化、文化产品硬件和软件五方面进出口失衡(每个方面各2分)。
二、逆差降低经济效益,影响文化传播,不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3分)
三、我们应:1、推动文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促进文化贸易;2、加强国内基础文化建设,夯实传统文化根基;3、加大投入,利用孔子学院,加强汉文化传播。(每点1分,共3分)
第三题 词句理解
三、给定资料6中提到:“有人用水来比喻文化,‘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起;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又难阻挡’。”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答题思路方法】
此题是一道语句理解题,结合材料和此句话联想“水”和“文化”的共性,主要参考给定资料6。
“全面、准确、简明”等说明该题会以客观题的赋分形式进行阅卷,需要考生要把握住要点。
根据作答安全性的考虑,全面作答,将可能涉及的文化发展的特点、问题以及措施等包涵在答案内。
【答题过程演示】 一 材料运用
6.有人用水来比喻文化:“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切;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又难阻挡”。文化的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交流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北京下,文化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大国普遍重视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升和扩大
2012年915联考申论试卷 第 18页 /共 42页
国家的影响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主动置身于国际文化交流中,是责任,也是使命。
——推出:文化的特点:无形性、流动性、融合性、隐蔽性、韧性、不可替代、有力量。
文化的作用:沟通交流,促进了解;滋养心灵,提升涵养;提升国家影响力。 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和交流工具,架起了文明间对话的桥梁;文化作为民族智慧和心理特征的精神反映,促进了国家间相互的了解,孔子学院蕴涵着“语言”和“文化”两大特征,使它不仅成为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的重要品牌,更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开展民间外交的友好平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特色文化,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在树立中国良好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21世纪文化的“新丝绸之路”。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既有国家投入不够的问题,又有社会参与不足的问题。还有不少人认为,目前国内教育发展也不平衡,国家应该在国内教育上投入更多。国外的经验表明,语言和文化的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要等国内的教育发展平衡了,再去推动自己国家的文化交流,恐怕为时已晚。
——推出:文化的作用:促进国家间了解;树立良好形象。
文化发展的问题:国家投入不够,社会参与不足,存在异议,归根结蒂是重视程度不足。
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较多考虑的是”要让外国人看到我们”,较少考虑国外受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更没有琢磨外国人想看到什么、喜欢看什么、想看懂什么、能看懂什么。对中国学生来说,“愚公移山”“孔融让梨”是传统的美德,可是把这些故事讲给别的国家的学生去听,却不一定能接受,孔子学院的汉语教材究竟是坚持传统文化呢,还是要考虑与当地传统文化的不同?有人提出要实现教材的本土化。但也有人认为,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和德国歌德学院在编写教材时只根据本国情况进行编写,目的就是让外国人去学习和了解他们的文化。到底是应该实现教材本土化,还是应该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目前汉办仍在摸索中。
——推出:文化传播的问题:文化传播缺乏战略,本土化与坚持传统不定。 由于一些历史问题的影响,汉语的推广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仍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虽然A国和B国近年来均出现汉语热,各院校和语言学校等都开设了汉语课,但孔子学院至今仍未能在这两个中国的邻国建立。可以说,孔子学院的发展同周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复杂性相关。有些国家在签证发放上对中国人管理较严,使中国志愿者教师入境的手续复杂。中国驻A国使馆教育处负责人黄先生表示,A
2012年915联考申论试卷 第 19页 /共 42页
国针对来该国汉语教师较为严苛的签证政策,使得几年来,仅有几名中国派来的中文教师能够短期在A国执教。中方已经多次呼吁A国能够尽快改善有关中国派遣汉语教师的相关政策,尤其是签证政策,以促进人员往来与交流。
——推出:文化传播的问题:人为设卡,传播阻碍较多。——推出优秀文化是不可阻挡的。
中国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些国家对于孔子学院的认识,正如日本化徒大学理事长、孔子学院理事长北元蓬朗评价的那样:“非零和、非排他、非竞争、非暴力,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互惠双赢的语言文化推广模式,这是首个发展中国家利用有限的资金推广本国语言文化的先驱式实践。孔子学院并没有文化扩张抑或是文化占领的野心,它是一颗和平、友善的种子,在世界扎根、开花、结果。唱响的是世界文化生态。孔子学院信封的是,只要沟通和交流,不同文明之间都会有启发。
推出对策——推动沟通交流;加大投入;和平传播,互惠共赢。 【参考答案】
一、文化的特点:流动性、融合性、包容性、隐蔽性。
二、文化的功能:1.滋养心灵,提升智慧;2.沟通交流,促进了解,消除隔阂;3.提升国家影响力。
三、文化发展中的问题:不够重视,对传播中华文化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战略规划;外国设置障碍;忽略文化发展带来的经济价值。
四、对策:重视本土文化,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加大文化发展投入,和平传播,增进理解,做好文化发展的长期规划。
【赋分说明】
一、文化的特点:流动性、融合性、包容性、隐蔽性。(找到三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二、文化的功能:1.滋养心灵,提升智慧;(2分)2.沟通交流,促进了解,消除隔阂;(2分)3.提升国家影响力。(2分)
三、文化发展中的问题:不够重视,对传播中华文化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战略规划;外国设置障碍;忽略文化发展带来的经济价值。(3分)
四、对策:重视本土文化,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加大文化发展投入,和平传播,增进理解,做好文化发展的长期规划。(3分)
2012年915联考申论试卷 第 20页 /共 42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