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扬州市职业学校2016届对口高考班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5题,共25题),非选择题(第26~40题,共15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试号用0.5mm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规定区域。
3.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
4.非选择题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相应题号的答题区域内,否则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炽热(chì) 拯救(zhěng) 眩惑(xuàn) 侮辱(wū) .....B.巷道(hàng) 不啻(chì) 铁砧(zhān) 蹶然(jué) ....C.憎厌(zèng) 惝怳(huǎng) 拾级(shè) 木讷(nè) ....D.拗断(ǎo) 惩创(chuàng) 豇豆(jiāng) 羁绊(jī) ....2. 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是
A.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愁。
B. 童年往事,对于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有影响的。但我不知道,我能否把这些往事回忆起来,编攥成一本书。
C.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辟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D. 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
3.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相形见绌(羞愧) 峨冠博带(宽) 横征暴敛(搜刮) 神乎其神(神妙) ....B.举一反三(反复) 趋之若鹜(快走) 不可逆转(方向相反) 长治久安(太平) ....C.有史可稽(考核) 物力维艰(维持) 游目骋怀(尽情开放胸怀)天理昭彰(明显) ......D.别开生面(另外) 一蹴而就(踏) 明日黄花(指重阳节后) 销声匿迹(消失)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笛卡尔的学习热情很高,成绩优秀,数学尤其出类拔萃。学校中的功课外, 他阅读了许多课外书籍。,在总结学习成绩时,他毫不自满,犹豫 了,怀疑自己学得的东西是否可靠。
A.除了还 可是 甚至 以至B.除了 也并且 虽然 但是 C.不仅还 并且 即使 还是D.不仅也 可是 而且 并且
.
精品文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减少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
B.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这或许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的扩散。
C.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D.林萍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职员,她为非亲非故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热情地称其为“宁波的骄傲”。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频添了搅扰。 B.他们的巢早已失去,它们为什么不在失去巢的那一天飞走呢。
C.他一口气来到一个地方,一到晚上,最轻佻的灯光、最轻松的心灵、最轻率的盟誓、最轻快的歌剧,都在这里荟萃。
D.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7.对下列各项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
A.在研究室中研究之结果,说医学不发达是有益于人种改良的,中国妇女的境遇是极其平等的,一切道理都已不错,一切状态都已够好。(反语)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 C.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借代) D.茶客甲 (正与乙下象棋)将!你完啦!(双关) 8.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卡叽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200多名各国记者。(描写)
B.有些字眼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古代席地而坐,没有专门供人坐的家具,后来生活方式改变了,坐具产生了,“椅子”“凳子”等字眼也就产生了。(说明) C.四十年的工作,痛苦,进步,使我看到的却是一无所有!(抒情)
D.找到了这个为贫困的病人提供休养的场所后,仅仅一天时间,修女们就将二十多位最贫困、最痛苦的人安顿了下来。(叙述)
9.下列各项中,作品、作者、朝代或国籍及文体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琵琶行》 白居易 唐代 古体诗 B.《雨霖铃》 柳永 宋代 慢词 C.《神的一滴》 梭罗 美国 散文
.
精品文档
D.《茶馆》 老舍 现代 小说 10.下列课文的表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作者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无论是对自己内心的表白,还是对世人的规劝,都是极平常的话语,语言的流畅,描写的细腻,都是本文的过人之处。 B.《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是一篇重在谈音乐、绘画和建筑设计艺术的文章。
C.《纪念刘和珍君》通篇采用记叙、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有的融为一体,有的交错结合,相互为用,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使文章波澜起伏,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战斗力与感染力。
D.《落日》一文,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把一个宏大的仪式表现得清清楚楚;选材时注意点面结合,既有鸟瞰似的白描,又有典型的细节描写。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一)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的无数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所以,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我开始观察的时候,便觉得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会给了解这个难解的问题提供最良好的机会。结果没有使我失望,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忽略,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11.选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
A.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B.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
C.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归之于气候、食物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
D.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