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两国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A ) A.人口数量多,增长快 C.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B.地形都是平原
D.水源充足,灌溉农业发达
[解析] 读图,根据海陆位置和国家轮廓判断,甲是巴基斯坦,乙是孟加拉国。两国都是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共同具有的特征是人口数量多,增长快,A项对。甲国东部、北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B项错。甲国热带沙漠气候区面积广,水源不足;乙国灌溉农业不发达,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C、D项错。
2.乙国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D )
①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河流汛期集中,径流量大
A.①② C.①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乙国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①错;夏季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②错;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对;河流汛期集中,径流量大,④对。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3~4题。
3.关于日本与新西兰的地理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两国所处的南、北半球不同,但都位于东半球 B.两国的气候都具有海洋性特征 C.两国地形均以平原为主
D.日本的面积小于新西兰
[解析]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读图可知日本位于东半球,新西兰位于西半球,A项错误;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新西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项正确;两国地形均以山地为主,C项错误;日本面积大于新西兰,D项错误。
4.日本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而新西兰则以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为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
A.气候 C.技术
B.地形 D.市场
[解析] 日本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新西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的生长,但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所以A项正确。
(2017·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地理信息技术被运用到防灾减灾上的频率越来越大。读“GIS分层图”,完成5~6题。
5.根据上图可以推断出正在分析的地质灾害最可能为( C ) A.火山喷发 C.滑坡
B.地震 D.洪涝
[解析] 该案例涉及的图层包括坡度、坡向及断层状况,可以推断此案例研究主题为滑坡,C项正确。
6.一位年轻研究员不小心把完整的图示弄丢了,现在需要制作出完整的图示,他需要填补的“甲”最可能是( B )
A.坡面起伏状况 C.坡面侵蚀
B.坡向 D.地层厚度
[解析] 要想知道是顺向坡面还是逆向坡面,除知道该地发生倾斜外,还需要知道坡向,才能知道顺逆。故B项正确。
(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该州海拔2 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 026.5毫米,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毫米。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哈尼人的这种“四度同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该地区高海拔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村寨位于山腰,水源充足洁净且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C.山坡梯田具有保水保土、净化地表径流、防止地震、滑坡等作用
D.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 [解析] 山坡开辟梯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径流被污染,对于防止地震没有作用,可能会加剧滑坡等灾害,故答案选C项,其他几项说法正确。
8.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咖啡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水田播种面积大大缩小(咖啡种植比水稻需水量小,排水条件好),你认为大规模的咖啡种植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B )
A.当地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B.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 C.水土流失减弱,河流的含沙量降低 D.生物多样性增多
[解析] 大规模的种植咖啡会造成植被破坏,使山地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强,野生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蒸腾作用减弱,气候会变得干旱,河流汇水速度加快,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故答案选B项。
下图为青藏地区矿产资源及工业分布图。读图,回答9~11题。
9.关于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太阳能、地热、水能资源丰富 B.河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 C.高原边缘地区植被垂直分异明显 D.藏南地区多地震、滑坡、泥石流
[解析] 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大气降水较少,河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冰雪融水。 10.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灌溉农业、河流 C.绿洲农业、水源
B.河谷农业、热量 D.河谷农业、地形
[解析]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不利于农业的发展;而河谷地带,海拔较低,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形成河谷农业。
11.林芝地区发展纺织工业的优势条件是( A ) A.畜牧业较发达 C.地热资源丰富
B.为长绒绵生产基地 D.水能资源较丰富
[解析] 本题考查林芝地区发展纺织工业的优势条件。林芝地区畜牧业较发达,有利于发展毛纺织工业。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苏南、苏中、苏北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乡村地域功能存在着明显差异。图1为江苏省行政区划及各区域乡村地域功能占全省比重分布图。
材料二 图2是1998—2007年江苏省及其三大区域耕地净减少量与GDP年均增速统计图。
图1
图2
(1)据图1分析苏南、苏中、苏北乡村地域功能的区域差异。
(2)结合图2分析苏南地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
(3)图2中两项数据的关系大致是__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越快,耕地净减少量越大(或呈正相关)__。说明江苏省经济增长仍然较大程度上依赖于__土地资源(或耕地)消耗__。
(4)请为江苏省三大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苏北地区以农业功能和社会功能为主,工业功能比重最小;苏中地区各类功能较为均衡,比重均较小;苏南地区以工业功能和生态功能为主,农业功能比重最小。
(2)由于城市化加速,建筑用地增加,大量耕地被占用;市场需求变化促使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