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完善交通网,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加快苏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加强区域合作和分工,实现互补发展;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区域工业化水平;苏中地区要提高工业化水平,防治环境污染。
[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图例及图中数据分析,苏北与苏南地区差异最明显,苏北地区农业功能和社会功能占比较大,应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苏南地区工业功能和生态功能占比较大,处于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苏中地区各类功能占比较为均衡,差异不大,处于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第(2)题,主要从农业用地面积和农业结构两方面分析。苏南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用地面积大,农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涨幅较大,粮食种植效益下降,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第(3)题,比较两组数据的对应关系可以发现,耕地净减少量与GDP年均增速呈正相关,说明经济增长与耕地关系密切。第(4)题,注意三大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并根据三大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相应的措施。三大区域间要加强联系(如完善交通网),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苏北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应加快工业化步伐;苏中地区要提高工业化水平,防治环境污染;苏南处于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应优化产业结构。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敦煌 陇南
(1)描述祁连山脉的分布特点,简述其对甘肃省河流的影响。 (2)比较敦煌、陇南两城市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 (1)祁连山脉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呈条带状沿西北—东南方向延伸。祁连山脉为甘肃省境内多条河流的发源地,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河流流向多为自西南向东北。
(2)敦煌的年均温(或冬季气温)低于陇南,气温年较差更大;陇南的年降水量明显高于敦煌,且集中在夏季。敦煌的纬度高于陇南,离冬季风源地更近,且缺少高大山脉阻挡冷空
气,故年均温(或冬季气温)更低;敦煌更靠近内陆,受夏季风的影响更小,气候的大陆性更强。
[解析] 第(1)题,山脉分布的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和走向;山脉对河流的影响主要包括:山脉是流域的分水岭,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河流流向与山脉走向垂直,且由高处往低处流;高山冰川和永久性积雪融水是干旱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第(2)题,气候特征包括气温和降水特征,气温特征包括年均温和气温年较差;降水特征包括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两城市位于内陆地区,气候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
14.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 玛卡是一种原产于拉美地区4 000米以上高山的野生植物,忌高温和涝洼积水,因其生存条件恶劣,使其大量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形成品质极佳的药材。近年来,我国云南的某些坝子地区采用人工栽培技术,引进玛卡种植,其产出的玛卡药材品质不及原产地。图1为玛卡原产地所在国家的位置示意图,图2为玛卡。
(1)概述图1所示国家东、西部地区河流特征的差异。 (2)比较分析甲、乙、丙三地气候的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3)简述该国玛卡种值地区分布,并比较分析造成该国与我国云南所产玛卡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 (1)东部地区河网密布,西部地区河流短小众多;东部河流自西向东流动,西部河流自西向东注入海洋,东部河流水量大,西部河流水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
(2)气温:甲、丙气温高,乙地气温低。原因:乙地为山地,地势高,气温低。 降水:甲地降水少,乙、丙降水多。原因:甲地地处信风带背风坡,降水少;乙地区为山地,多地形雨;丙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
(3)种植地区:种植在该国的中部山地地区。 品质 该国 高 云南 一般 地形 原 因 土壤 气候 坡地地形,有利于排水 坝子地形,地形平坦,易积水 高山山地气候,气温低,温差大,季风气候,气温较高、温差小,光照不光照充足 野生地区,土壤养分充足 足 坝子地区,土壤多次种植作物,土壤养分低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及水系特征。可以结合图中河流的分布,从东、西部的河网密度、河流长度、河流数量、流向、水量、水位等角度来分析回答。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特征。分析气候特征差异需要从气温、降水两个方面来进行回答。气温方面可以结合图中河流的分布得出,甲、丙两地气温高,乙地气温低。降水方面可以从纬度(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和海陆位置得出,甲地降水少,乙、丙两地降水多。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分布及影响其生产的因素。种植地区可以结合材料中玛卡的生长习性和图中河流分布信息分析得出,玛卡种植在该国的中部山地地区。该国和我国云南所产玛卡的品质差异可以采用列表的形式进行比较,同时结合两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特点来分析形成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