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你喜欢谁?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并让学生即兴看图编故事。 2、让学生对故事里(图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然后选出“最佳主角”,并讲讲理由。 活动二:受欢迎的人 1、教师将学生按班级人数适当进行分组。 2、小组讨论, 通过观察、思考、小活动营 (体验分享) 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受欢迎的和不受欢迎的人的行为表现,并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 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受欢迎的人的是什么样子?不受欢迎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每个小组将各自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 心理引导:关于什么样的行为是受人欢迎的、什么样的行为是让人唾弃的,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把尺子,在丈量别人的行为的同时,我们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成为受欢迎的人。 1.每个小组将各自的总结在班级中分享,教师根据学生的1通过活动分享、儿分享屋 (总结提升) 歌诵读,使学生对人际交往间的基本态度和行为规范更加明确,并身体力行。 回答适当进行总结补充。 2.教师以PPT形式呈现拍手1.讨论分享要注意把握好时间,教师的总结补充要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进行。 1.活动一看图编的故事内容长短要适度,尽量不要不要太长。 2.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来回巡视。 2.巡视时,可用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还可以演一演。 3.本环节用时控制在20分钟以内。 歌,并让学生集体大声诵读。 2.教师的补充可以举例心理引导: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受欢迎的人,得到大家的喜爱。这一目标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并说明便于学生理解。 3.儿歌诵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灵活进行。 4.本环节用时大约10分
不断反省自己在与人相处的态度和行为才能实现。 钟。 1、人人都想成为受欢迎的拓展园 (拓展延伸) 通过自己制定行为计划,强化学生对受欢迎的人的特质的认识。 人,你是受大家欢迎的人吗?你要怎么做才能成为或者继续成为受欢迎的人呢?请为自己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制定一份计划吧! 1.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 【活动反馈】
1.学生对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具有较高的参与度。
2.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与周围的人交往中态度是否更加真诚友善,是否能受到大家欢迎。
【练习题】
1. 你认为你的哪种可能不受人欢迎? 2. 你打算怎样改正你的这种行为?
第四课 当我独自一人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可能存在的不安全情景,引起学生注意和警惕; 2、情感目标: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行为目标:提高学生独处时处理问题的技能。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可能存在的不安全情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难点:提高学生独处时处理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PPT、学生分组名单
【学习设计】
学习设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1.教师通过PPT呈现图片内容,并让学生对图片进行描述。 通过图片呈现,学生描述图片内观察岛 容,引出本课的2.现场调查班上有哪些同学是独自一人上学放学的,请同学们举手示意。 3.请上学独自回家的同学描述自己在独自上学或回家路上的心情和感受。 3.教师总结:由于爸爸妈妈工作繁忙或者其他原因,现在有很多同学都需要自己上学和放学回家。一方面这证明我们真的长大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独自一个人行走的危险性,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 活动一:我是故事小高手 1.引导学生按图片编故事 2.学生编好故事后,自愿分享自己的故事,请他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独自一人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同学可做情景补充。 3.教师对学生的分享给予反馈,引导学生思考遇到故事中的情景该如何处理。 活动二:我是小记者 1注意学生讲故事不能过度延伸,如果学生有“偏题”现象,教师要加以引导。 1.应注意学生对图片的描述不能过度延伸,注意把握时间。2.本环节建议用时5分钟。 建 议 (热身暖心) 主要内容,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营 (体验分享) 1.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的小组,2.活动一,学相互采访独自一人时做过哪些事、遇到过哪些问生交流时教题、怎样解决的、感受如何等等(可以采用报数,师要给予反单数的同学负责采访,双数的同学接受采访),馈。最后引导
采访一轮结束后,互换角色。 2.老师挑选几名学生交流自己采访的结果。 3.教师反馈:通过这两个活动,每个同学都知道自己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会面临许多问题,也开始思考怎样的处理方式才是科学合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独自一人的机会越来越多,面对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对独自一人的场景感到恐惧担忧,相反,我们应该学习如何应对独处的情境,掌握更多的独自处理问题的技巧,使我们更加淡定从容的面对一个人的时刻。 4.心理引导:从理解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独自一人时怎么做事可行的、安全的。并且知道当独自一人时的注意事项。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独自一人时应该怎么做? 2.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通过学生小组讨分享屋 (总结提升) 论后,总结学生讨论结果让学生明确独自一人时的行为技巧 3.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介绍教材上的注意事项。 4.教师总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独处的机会越来越多,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更应学习独自一人面对问题的技巧。遇事多留心,勤思考,掌握一些基本的问题处理常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让家人放心。 心理引导:巩固已学的知识,从感性的了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把知识内化。 通过学生自己填写经历,促进学拓展园 (拓展延伸) 生自我反思,并把本课所学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在今后的独处中能更好地应对问题 学生知道当自己独处时,怎么做事可行的。 3.本环节用时控制在20分钟以内。 1.总结归纳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 2.教师的补充应有事例佐证,便于学生理解。 3.本环节用时至少10分钟。 1.教师要引1.组织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提示填写自己的经历。 导学生写自2.请同学分享自己的填写的内容。 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己的经历,如学生不明白,心理引导:把课程上学到的知识投入实际应用,可以举例说帮助提高独自一人时的安全意识的应对问题的能力。 明。 2.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