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跟着磁带学唱歌曲。
5、在演唱歌曲时,注意歌中带有“ > ”的字要唱得有力,并提示学生句尾两个音不同,不要唱错了( 12 与 54 ),唱会歌再选择合适的地方加入小动物的叫声。
请一生表演小绵羊,一生表演小主人表演唱,其他学生扮演树林中的花草树木,小绵羊可躲在树丛中。
可分小组演唱,互相评价,看哪一组同学演唱的感情饱满、吐字清楚。 启发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编唱新歌词,可将同学们编创的歌词整理为几段,全体同学逐一演唱。
二、 编创与活动
这是一首谜语歌谣,要求边读边拍,读拍准确。
1. 默读歌谣,说出它的谜底是什么鸟。自由编创拍击动作。
2. 教师提示学生对拍手的方式有很多种,想一想怎样拍。如:对拍手心、对拍手背、单拍掌等等,让学生自己去创造。
3.学生两人一组边读边拍,看哪一组歌谣读得好,动作拍得好看。4.教师启发学生自创谜语歌谣,并请大家来猜一猜,一边读边拍。 三、 聆听《鸟店》 教学基本要求
1、 初听前教师不要讲解,以使学生从聆听中获得第一印象。
提示:音乐描写了什么时间?你仿佛看到什么?请学生举手悄悄告诉老师。 教师启发学生注意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 它们在干什么? 发生了什么事情?
听到后举手表示,然后请学生回答。 2、复听音乐
你想演什么鸟?跟着音乐表演一下。请个别表演好的同学上台,带领大家一起演。
2、 复听后,让学生分组创编音乐的结尾。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用打击乐及人声来表现。 提示:傍晚鸟儿们怎样了?分组表演给大家听。选一组结尾。 再听音乐,把自己的结尾与音乐连起来。
4、小结:提问学生,当你看到有人伤害小动物是应该怎样说或怎样做?
第七课 小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百鸟朝凤》、《小乐队》,唱《快乐的音乐会》和《唢呐配喇叭》,理解人与自然的主题,感受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色,以及歌曲《小乐队》的趣味性。 2. 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3.能为歌曲创编动作,用字母谱创编旋律,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演唱,初步了解我国的民间乐器。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表演《快乐的音乐会》 教学基本要求
1. 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的旋律。
2. 随着歌曲录音或范唱拍手,感受节拍。
3. 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描述歌中的乐器的样子,如何演奏?
4. 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徒手模仿乐器演奏。评价模仿演奏的是否准确。 5. 跟着教师的琴声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6.按小组分段唱歌,徒手做演奏动作,在学生中展开互评,看哪一组唱“奏”得好,给予掌声鼓励。可齐拍手 ,反复四次。
二、 聆听《小乐队》 教学基本要求 1. 初听前,教师可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乐器图,有条件的学校可选用《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里的乐器演奏片断,让学生感受乐器的音色 2.初听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几种乐器。 3.复听时模仿演奏乐器。
第二课时:
1、表演《唢呐配喇叭》 2、欣赏《百鸟朝凤》 3、创编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 聆听《百鸟朝凤》 教学基本要求
1. 静静地初听乐曲。初听后结合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认识演奏乐曲的乐器——唢呐。 提示:乐曲表现了什么景象?使你想到了什么?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 (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2.复听时,提示学生注意唢呐模仿的不同的鸟叫声,有多少种?试着学一学。 3.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 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二、 表演《唢呐配喇叭》 教学基本要求 1. 用听唱法学唱《唢呐配喇叭》。听录音感受旋律。
2. 提示学生歌中的“里乐拉”唱得轻快、有弹性。“喇”、“唢”在歌中一字多音,要以重音强调唱出,演唱时速度可稍慢,便于表演。
3. 听着范唱或录音演唱,歌唱时可将学生分成组,徒手按课本上的标记做打击乐敲击动作,边唱边做。
4. 歌曲学会后,选几个学生用打击乐伴奏,一定要注意打击乐的音响效果,提示学生倾听与演唱合作得是否协调。 5.听录音自编动作表演。
第八课 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 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3.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歌曲及他们的民族特点。 教学难点: 歌曲变换拍子和弱起小节的准确演唱。 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聆听《阿细跳月》
1、 教师可在初听前,借助于幻灯、图片等简介彝族同胞的有关风俗、服饰特点。然后拍着手听音乐。
提示:你感到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彝族同胞在做什么?试试看,编几个动作表达你的心情。
2、 复听时,让学生以轻快的动作随着乐曲跳舞,表现乐曲的欢快情绪。
提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我们要多注意一些民族音乐的旋律,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 3、让学生听听乐曲与歌曲的区别。 二、 表演《同坐小竹排》
1. 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拍手、拍腿,看谁的反映快,能跟上歌曲的节拍。(可放两遍录音)视学生的程度,教师可带着学生拍击,体验歌曲的强弱规律。
2. 随着教师的歌声和琴声边唱边拍,让学生拍击准确、跟唱准确。注意衬词要唱得连贯,结束音四拍,时值唱足。
3. 指导学生分两组进行打击乐伴奏,一组前4小节,另一组后4小节,两组衔接要准确,而且要求学生倾听,注意打击乐与歌声的协调。 4.一部分学生唱歌、拍手,一部分学生伴奏。
第二课时:
1、表演《歌声与微笑》 2、欣赏《西伦达》 教学过程:
一、 聆听《歌声与微笑》 教学基本要求 1. 初听歌曲,随着歌声拍手。
提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与《阿细跳月》相比有什么不同? 2.复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3.这首歌曲学生比较熟悉,因此也可以让学生学着唱唱。 二、 表演《西伦达》 教学基本要求 1. 用听唱法学会《西伦达》。
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跟唱,注意弱起的第一个字不要唱强,要强调第一拍。 2. 学会歌曲便可以开始做集体舞。
学生手拉手形成一个圆圈,顺时针走,边走边唱第一段。选一名学生唱第二段,被他叫出名字的学生跨进圈子里。这时,圈里的同学有权叫下一个同学的名字,循环游戏。
3. 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敲打击乐站在圈里,一组学生手拉手边走边唱歌,唱完两段歌后,由打击乐同学敲击课文歌谱右下角的节奏,互换位置,唱歌的同学接过打击乐,游戏继续。
4.学生可以提出新的游戏方法,大家尝试。
第三课时:
1、复习《西伦达》 2、复习《同坐小竹排》 3、创编与活动 教学过程:
复习歌曲《西伦达》
以小组游戏的方式进行歌曲的表演唱,然后评比出优秀的小组。 复习歌曲《同坐小竹排》
可以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起表演唱。 三、 编创与活动:试着做一做 这是一个探索声音的游戏。
1. 教师可事先按课本上的图,准备纸盒、高脚杯、碗、啤酒瓶等。
提示:怎样让物品发出声音? 一种物品能发出几种声音? 是能否发出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
2. 分小组尝试,分组表演。
3.用发现法发现身边的物体,想办法让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四、 编创与活动:
旋律接龙用d、r、m、f、s 五个音做旋律接龙游戏。
1.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四组,按课本上的示意做接龙游戏。
2.比一比,看哪一组接龙的次数多,不重复,不出错。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优胜者可在课本上自画小红花。
第九课 美丽的动物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龟兔赛跑》,唱《金孔雀轻轻跳》、《大鹿》,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_——美丽的动物。 2. 能采用不同的情感演唱歌曲,学习并表演傣族舞蹈动作。懂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 3.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一定的情境,表现歌曲的内容及自己的想像。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不同的角色,表现二拍子的韵律。 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随着音乐旋律表演傣族的孔雀舞。
你看到过这种舞蹈吗?你知道它是哪个民族的吗? 二.学唱歌曲
1、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老师有感情的范唱一遍。
2、然后放录音,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用手轻轻点拍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 3、接着老师用琴声带领学生用“La”音模唱旋律,找出歌曲中容易唱错的两句: 6 33| 12 2| 16 12| 2 - || 33| 12 2| 31 61| 1 - ||
4、难点乐句教学:请学生试着打一下两乐句的节奏。两乐句旋律上的不同主要通过孔雀手势法来感受。这样充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5、大胆尝试,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在熟悉节奏旋律后,解决了难点的基础上,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已是轻松自如了。
在此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唱歌:齐唱、分组唱、分男女生唱、个别演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才能。
6、在唱好了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用一些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利用铃鼓、碰铃为歌曲伴奏。
老师用铃鼓示范,碰铃主要用在打击长音处。 学生分组练习用铃鼓和碰铃为歌曲伴奏。
三、课外延伸:学生还想了解有关傣族的什么情况吗?
利用网络资源:图片、音乐、文字介绍使学生对傣族有更多的了解。 四、创编活动:美的旋律、美的歌词更需要美的舞姿。 为了激发学生学舞的兴趣,老师随音乐再表演一段,然后重点把傣族的几个基本动作给学生示范一次:孔雀鹤立、孔雀开屏、傣族舞语汇,鼓励学生三五个一组,互相启迪、创作,老师指导、观察,请一些创编的好的同学在前边来表演,音乐再次响起,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第二课时: 表演《大鹿》 教学安排: 一.组织教学
课前律动表演《金孔雀轻轻跳》,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傣族舞的优美柔和。 二.新课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小伙伴,大家来猜猜他们是谁?”请个别学生看一下卡片上的动物名称,加以模仿,其余的学生猜一猜,猜对的有奖。 (小动物分别是:小狗、小猫、小鸭子、小猴子……)
2、师:“这时又来了一只小动物:长着长长耳朵,一双漂亮眼睛,走路蹦蹦跳跳,喜欢青青野草。谁来说说它是谁。”(揭示小白兔)
3、出示小白兔的图片,请小朋友讲讲小白兔在森林里干什么?
4、师:“就在小动物们高高兴兴的在林子里游玩的时候,来了一个狡猾的猎人,他正向小动物们靠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学生随意发挥想象。(录音伴奏) 5、师:“小兔在猎人的追赶下。只好拼命地逃!那么小兔子逃到哪里去了?是谁救了它?(出示大鹿的图片)大家根据图上的内容编一个小故事,相互讲一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