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1.日本某公司向中国某公司购买电石。此时,是他们间交易的第五个年头。去年谈价时,日方压中方30美元/吨,今年又要压20美元/吨,即从410美元压到390美元/吨。据日方讲,他已拿到多家报价,有430美元/吨,有370美元/吨,也有390美元/吨。据中方了解,370美元/吨是个体户报的价,430美元/吨是生产能力较小的工厂供的货,供货厂的厂长与中方公司的代表共4人组成了谈判小组,由中方公司代表为主谈。谈前,工厂厂长与中方公司代表就价格达成了共同的意见,工厂可以在390美元成交,因为工厂需定单连续生产。公司代表讲,对外不能说,价格水平我会掌握。公司代表又向其主管领导汇报,分析价格形势;主管领导认为价格不取最低,因为我们是大公司,讲质量,讲服务。谈判中可以灵活,但步子要小。若在400美元以上拿下则可成交,拿不下时把价格定在405-410美元之间,然后主管领导再出面谈。请工厂配合。
中方公司代表将此意见向工厂厂长转达,并达成共识和工厂厂长一起在谈判桌争取该条件。中方公司代表为主谈。经过交锋,价格仅降了10美元/吨,在400美元成交,比工厂厂长预计的成交价高了10美元/吨。工厂代表十分满意,日方也满意,
问题:
(1)怎么评价该谈判结果?
(2)该谈判中方组织与主持上有何经验? 参考答案:
(1)谈判结果基本上应肯定,因为虽然价格每吨下降了10美元,成交价仍处在中高档的价格水平,双方均有“赢”的感觉。
(2)中方组织上基本成功,主要原因:市场调查较好一——有量有性;分工明确——价格由公司代表谈;准备方案到位——有线,有审,有防。
2.前几年,万老板曾在一家大公司做营销部主任。在一项采购洽谈业务中,有位卖主的产品喊价是50万,万老板和成本分析人员都深信对方的产品只要44万就可以买到了,一个月后,万老板和对方开始谈判,卖主使出了最厉害的一招。他一开始就先说明他原来的喊价有错,现在合理的开价应该是60万元。听他说完后,万老板不禁对自己原先的估价怀疑起来,心想,可能是估算错了。60万元的喊价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万老板也不清楚,最后以50万元的价格和卖方成交,感到非常的满意。
问题:
(1)卖主用了什么策略? (2) 如何对付这种策略? 参考答案:
1、抬价策略 ;中途变价法;
2、 (1)看穿对方的诡计,直接指出来;
(2)订下一个不能超越的预算金额,然后努力争取; (3)使对方在合同上签字的人数越多越好; (4)反抬价;
(5)召开小组会议,群策群力思考对策;
(6)在合同没有签好以前,不要不好意思要求对方作出某种保证,以防对方反悔; (7)考虑退出洽谈谈判。
3. 意大利某电子公司欲向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出售半导体生产用的设备,派人来北京与中方洽谈。其设备性能良好,适合中方用户。双方很快就设备性能指标达成协议,随即进入价格谈判。中方讲:“其设备性能可以,但价格不行。希望降价。”意方说:“货好,价也高,这很自然,不能降。”中方说:“不降不行。”意方说:“东方人真爱讨价还价,我们意大利人讲义气,就降0.5%。”中方说:“谢谢贵方的义气之举,但贵方价格系不合理价。”意方问:“怎么不合理?”中方答:“贵方以中等性能要高等价,而不是适配价。”意方又问:“贵方不是对我方设备很满意吗?”中方答:“是的,这是因为它适合我们的需要,但并不意味这是最先进的设备。如用贵方报的价,我们可以买到比贵方设备更好的设备。”意方说:“这话说得倒使我无法回答了。我需要考虑后再说。”休息一会儿,双方再谈。意方报了一个改善3%的价格。中方认为还没有
第 9 页 共 10 页
到成交线,要求意方再降。意方坚决不同意,要求中方还价,中方给出再降15%的条件。
意方听到中方条件,沉默了一会儿。从包里翻出了一张机票说:“贵方的条件太苛刻,我方难以承受。为了表示交易诚意,我再降2%。贵方若同意,我就与贵方签合同;贵方若不同意,这是我明天下午2:o0回国的机票,按时走人。”说完,站起来就要走。临走又留下一句话:“我住在友谊宾馆×楼×号房间,贵方有了决定,请在明日中午12:00以前给我电话。”
中方在会后认真研究成交方案认为5.5%的降价仍不能接受,至少应降7%,也就是还差1.5%。如何能再谈判呢,于是先调查明天下午2:00,有否飞意大利的航班或欧洲的航班,以探其虚实,结果是没有。第二天早上10:00左右,中方让翻译给意方宾馆房间打电话,告诉他:“昨天贵方改善的条件反映了贵方交易的诚意,我方表示赞赏。作为一种响应,我方也可以改变原立场,只要求贵方降10%。”意方看到中方一步让了5%,而10%与其内定价格相差一些,但比15%而言,可以谈判了,于是,希望马上与中方见面。中方赶到宾馆,到其房间谈起来。没有太多的寒暄,开门见山。双方认为还有差距,双方均愿意成交。只有一条路互相让步,你多我少,还是我多你少?双方推断:在此之前双方各让了5%,对等,最后一搏是否也应对等,最终双方将5%的差距(意方5%与中方的10%比)各担一半,即以降价7.5%成交。问题: (1)意方采用了什么策略,该策略有何特征 (2)该策略有效实施的关键是什么?
答:(1)该例反映意方通过“最后通牒”策略压制中方价格欲望,从l.5%降了一半,使自己仍在不错的条件下
拿到合同。但意方也有缺陷,“机票”显示的航班不实,被中方抓住了破绽,又失去了部分策略效力。 该案所用策略系终极性的强攻手段,它具有很大的攻击性,对于急于求成的对手更有攻击力。不过使用策略也有要求,本案就是一个例证。
(2)该策略有效实施的关键之一是:重在“最后” 该案的压力源自“最后”。如让所有的参谈人员知道谈判已到最后关头,那么此时的通牒就会威力巨大。至于表现出的“最后”是真还是假,无关紧要。关键是:假的也难以证明,这样才有策略效果。本案中意方使用“最后通牒”中的“最后”是假的,又易于被对方证实,故策略失败,而作为对手面对该策略,首要的也在核对是否真的是“最后”,中方这么做了,就可破解废策略,少让利。 该策略有效实施的关键之二:留有余地
因为该策略有置对方于死地的力量,也有置自己于绝境的态势。在追求交易的情况下,必须给自己留有余地,否则,该策略失败后代价会很大。余地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条件本身即出最后通牒时条件并非无改善的余地。二是在绝处有可转变或下台阶的遁渊。三是从组织上,还有第三者出面打圆场,挽回不利局面。本案中就策略讲虽未完全得逞,但留有条件可与中方继续谈判,还促使中方让了步,也不乏收获。
第 10 页 共 10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