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二章 采访与事实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按照材料来源和传递过程进行分类 从认识阶段上分类 其他分类 材料与事实 材料加工的基本要求 材料加工的基本方法 对材料认识的归纳 采 记者要做观察家 访 与 新闻价值是选择事实和材料的重要标准 事 角度与事实 新闻敏感 实 新闻角度 尊重事实才能尊重真理 立场与事实 记者的双重任务 关于客观、公正 “干预生活” 【重点难点归纳】 一、材料与事实
1.按照材料来源和传递过程进行分类 (1)分类
①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②第二手材料:在记者和事实之间存在着一个中转环节的材料,记者从当事人和目击者那里得来的材料就属于这一类。
③第三、第四手以上材料:在记者和事实之间存在着两个以上中转环节的材料,记者从非当事人和非目击者那里得到的情况,总结概括性的材料,都属于这一类。
1 / 32
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
认识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对于搞好采访至关紧要。报道中有没有足够的和必要的第一手材料,是一个记者是否进行了独立的、不可替代的、有成效的工作的重要标志。
①第一手材料的价值还在于它具有很强的实证性。
②第一手材料,虽然不能说是检验第二手以及第三、第四手材料的标准,却是订正、检验这些材料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③从新闻写作的角度看,记者采访到的第一手材料往往是最形象生动、因而也是最引人的材料。
④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意义,还不限于新闻工作本身,它与其他部门工作和科学研究也有密切联系。
(3)第一手材料的局限性
①虽然是第一手材料——直接观察,也会出现两方面的偏离事实的成分:重要的客观事实没有掌握,同时又加进了若干的主观因素。
②第一手材料的局限性还表现在记者观察时间的局限性上。
③第一手材料的局限性还表现在记者的观察和某些物证材料的本质含义的不确定性上。 ④第一手材料的局限性之所以不可完全避免,这是由这种材料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⑤第一手材料是记者本人直接得到的材料。 具体说,这种局限要受到以下几方面情况的影响: a.事物本身的发展阶段,事物现象的复杂程度。
b.记者采访观察时客观环境和条件(包括记者使用的观察工具)。 c.记者的立场。 d.记者观察的角度。
2 / 32
www.100xuexi.com e.记者的知识水平。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f.记者的思想方法、认识方法。 g.记者的心理状态。
(4)全面认识第二手材料和第三、四手材料
a.间接性材料——主要是那些正式形成文字的材料,往往是经过了相当多的人的劳动,综合了相当多的各类材料写成的。
b.间接性材料同直接性材料相比,一般说离事实更“远”些,更容易失真;另一方面,材料经过中间环节的加工,那么这种间接性材料会更精粹、更全面、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c.有些间接性材料比记者的直接性材料具有更大的权威性,读者和听众、观众宁可相信这些材料,而不愿把记者的直接观察作为依据。
(5)材料的相对性和双重性
①材料的相对性是指第一手材料、第二手材料、第三、第四手材料这种分类,都是相对于记者而言的,离开由事实到记者这样一个“情况传递”链条,是无所谓第几手可言的。由于我们研究的是记者的采访,所以把事实的情况传递的终点定为记者,其他的认识主体(各种人和团体)都作为记者的认识对象或情况传递的媒介而存在的。
②材料的双重性也是一个需要加以廓清的重要问题。双重性的意思是指同一个材料,对记者来说,可以当两种材料用,既可以当作第一手材料,也可以当作第二手材料。
2.从认识阶段上分类
从认识阶段上分为感性认识材料和理性认识材料。 (1)注意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①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②采访对象的感性认识材料和理性认识材料。
3 / 32
www.100xuexi.com (2)两类、六种现象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③记者在采访中的认识过程。
①一类现象称为“事物特有现象”,另一类称为宣传性现象。 ②事物特有现象分类 a.正象——本质性现象 b.歪象——假象 c.废象——偶然性现象 ③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a.现象是指直接被我们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外表形态。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其中每个现象都只是本质的某个侧面的表现。现象是较为表面的、片面的、局部的、多变的、易逝的。
b.本质是事物的性质及此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决定于事物的内在矛盾。本质是带规律的东西。它是内在的、隐蔽的、深刻的、稳定的、贯穿的。
④对感性认识材料的要求主要是两条:一条,要十分丰富或足够丰富;一条,感觉要真实,不是错觉。
⑤宣传性现象的本质
a.合理的宣传性现象,是指那些虽然是为了宣传目的而安排的、但并未歪曲和改变事物本质的现象。
b.不合理宣传性现象,是指那些纯属为了达到某种宣传目的人为设计制造的,用来掩盖或歪曲事物本来面目和固有本质的现象。
c.半合理宣传性现象,是指那些既含有合理成分,又含有不合理成分的宣传性现象。这种现象,往往是合理的宣传性现象和一些不合理的宣传性现象的综合。
4 / 32
www.100xuexi.com 3.其他分类 (1)按可靠性分类: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不用证实和核实的材料; ②不能证实和核实的材料; ③有待证实和核实的材料。 (2)按反映事实的侧面分类: 这一分法可以有两种分类:
第一种:①综合性、概括性材料;②统计性材料;③典型性材料;
第二种:①主体材料;②背景材料,其中,背景材料又分为历史背景材料和环境背景材料。
(3)按材料的作用分类:
包括:①骨干材料;②细节材料;③链接、填充材料;④画龙点睛材料 4.材料加工的基本要求 (1)衡量新闻产品的标准
①真实性。认识要符合现实情况,不是虚幻感觉,不是主观臆断。 ②完整性。不是残缺不全,不是割断各个环节、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
③深刻性。要触及到事实的本质,它的实际意义等,不被假象和不合理宣传性现象等所迷惑。
(2)事实的七个要素
5个“W”: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后来又加入一个“H”(How),一个“M”(Meaning),取其“实质意义”、“本质”的意思。
5 / 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