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thwestpopulation
2015年第3期第36卷
甘肃城郊、山区农户可持续生计比较分析
赵
锋,朱一非,许媛媛
(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兰州730020)
摘
要:可持续生计分析是甄别农户生计类型、找寻贫困农户致贫返贫因素的集成式研究框架。课题组以此为基础,
实地抽样调查、比较研究了甘肃省451个城郊和山区农户的生计状况。研究表明:甘肃城郊农户的生计资本禀赋现代化程度较高,生计策略更能融合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生计结果丰沛、类型多样化;山区农户除自然资本外,其他生计资本原始、稀少,生计策略严重依赖农业和外出务工,脆弱性高,农户抵御外力冲击的抗风险能力差,生计结果单一,收入不稳定。为此,应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步伐,加大联村联户工作力度,实施对山区农户的精准扶贫。应鼓励山区农户自主创业和兼业经营,实现山区农户生计的可持续,缩小城郊和山区农户的生计发展差距。关键词:可持续生计;城郊农户;山区农户;甘肃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672(2015)03-0100-06
收稿日期:2014-11-27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ZD038)和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与反贫困调查和评估:基于可持续生计方法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实地调研部分受甘肃省高等教育基本业务费项目“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农民就业方式转变问题研究:以兰州市为例”课题的资助。作者简介:赵锋,男,甘肃庆阳人,兰州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DOI: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15.03.020
一、引言
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10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高度关注“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焦点是生计和增收问题。为此,一系列农村发展规划和惠农措施在各项政策中提出并得到了有效实施,农民增收有了可靠的动力和保障措施,生计逐渐活络。就我国西部地区而言,部分农户如大城市近郊农户的生计转轨升级在即。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居民收入水平处于全国平均线以下,部分地区农户依靠自身条件增收困难,处于靠天吃饭、以传统、自然农业为生的窘迫生计状态。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城镇化的有效推进,城郊区农户借“地利人和”之便,逐渐转变了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创新生计模式,收入水平和生计状况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但是,山区农户因地理区位、传统观念、家庭生计禀赋、创业创收机会少等原因,仍然陷于贫困生计而难以自拔。因此,通过比较城郊与山区农户的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结果,厘清并分析山区农户的生计特征和生计诉求,配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通过外力帮扶和自力更生相结合,为能更好地··100
改善山区农户生计,提升其发展能力;为山区农户和城郊农户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的理论基础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为加深对贫困家庭贫困原因的剖析并结合家庭可依赖的资源改变贫穷面貌,实现脱贫致富而提出来的一个集成式的研究分析框架。1991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可持续生计”这一概念并于次年将将“可持续生计”引入行动议程,主张把实现贫困家庭的生计可持续作为消除贫困的首要目标。生计表征相应的生活状况,可持续生计强调生计发展的持续性和扩展能力。可持续生计的研究者、倡导者———钱伯斯(RobertChambers)和康威(GordonR.Conway)等人认为,“可持续生计是个人和家庭为改善长远生产生活状况所获得谋生方式、所拥有资产、可借助的外部支撑条件以及以收入创造为核心的能力[1]。”在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乐施会(CARE)等机构的主导下,“可持续生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不断丰富。在理论上,研究者综合了贫困、脆弱性、风险应对、外力冲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人为中心,协同努力、回应与参与等多项原则,逐步完善了以资产、权利和行动策略
Vol.36No.3(163)2015
2015年第3期第36卷
Northwestpopulation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与个体、家庭的创业发展奋斗息息相关———天道酬勤,劳动创造幸福。一方面,它高度关注生计的实现基础和在生计实践中所拥有的选择之间的联系,把关注的重心放在了生计所需要的手段和基础上,因而更能形象地反映出居民家庭作为生产组织和消费单位的统一,比较完整地描绘了家庭经济的复杂性,也易于理解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以及发展的代际传承而采取的不同策略和行动。另一方面,可持续生计对居民家庭生产生
为核心内容,以价值、能力和支持为分析框架的可持续生计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典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如下图1所示:
??èéá??????????????á???? áá????áá???áá??ánopq??????á??????rfst?????á???è??é????????uv??wx??????????á??????????yCz{|}??????????????????Ufg~????????????á?á??ááá???活活动的解释力远远超过了收入、就业、职业和工作等概念,因为它不仅仅是以获得收入或者实现消费的均衡来衡量一个居民家庭的净产出。对贫困人口来说,生计不可持续更能完整描绘出其窘迫的生存状态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三、甘肃省城郊和山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调查(一)研究区样本点选择
甘肃省地域东西狭长,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人地矛盾尤其突出。甘肃也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省份,经济整体上欠发达,乡村、城市发展差异很大。甘肃贫困农户在山区集中的现象尤为普遍,许多农户生计贫困而脆弱。甘肃连片的贫困山区农户主要集中在中部干旱地区,以渭源县和会宁县最为典型。该地区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土壤侵蚀严重,植被稀少;水资源不足,品质差,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用水困难。而随着甘肃兰白都市经济圈的发展和兰州新区的开发,处于
á??????? ??!\#$%#&'(??#)0??#123456789??@A(??B????bc?? ??defgAbc??UIhiRpq#rsVtubXB?vw????Ad??????XB????CD?? ??EFGHIPQRSTR???UR(UVQWXR8èGYV89`aB????vw?? ??dex?yfgV????6789????Avw??UI??????R????????Rp???????????????? ??def89RdefgA??????UI??ghR?Ri8CR8Cjk??Vlm??UXB??á图1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2]
Scoones(1998)将生计资本划分为自然资本、物
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5种类型
[3]
。在上图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生计资产(本)是
农户赖以谋生的重要基础,生计资产(本)五边形代表生计资本的数量和协调性。随着家庭开展相应的生计活动,生计资产既会累积,也会损耗,还可以实现生计资产的结构转型和优化。生计资产的多样化和协调一致是人们形成并积累生计成果的重要条件,单靠一种资产是不可能产生人们所寻求的多样化的生计成果的。生计策略是谋生的方式和行动的体现,通过生计策略,实现生计过程和结果的转变与提升。不同的生计策略往往取决于家庭主要劳动力的个人能力、创业意识和家庭所拥有的生计资本。生计结果是借助生计资产,通过行之有效的生计策略所取得的成果的静态展现,具体体现为收入的提高、福利的增加,生计脆弱性降低,食物安全有保障和资源利用优化。生计结果在形式上可以是积累的生计资产,也可以是货币收入,还可以是是形成诸如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生计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保障。就如何实现可持续生计问题上,埃利斯(Ellis,
兰州、白银近郊地带以皋兰县什川和白银区沿黄河区域为代表的城市近郊地域,其区位、交通和资源上的优势得以逐渐充分的发挥,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提供了更多从农业部门解放劳动力资源。而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也让更多农民实现身份、职业和观念的全新转变,家庭从事职业的多样化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也提高了城郊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鉴于此,课题组选取了渭源县新寨镇、会宁县丁沟乡作为山区农户的代表区域,选取了白银区水川镇、四龙镇、皋兰县什川镇作为城郊农户的代表区域,比较分析了在;两种地域环境下农户的生计状况。
(二)样本农户和调查对象特征
课题组采用划类整群抽样对农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在调查家庭的抽样上尽可能覆盖经济收入状况不同的农户、城郊、山区两种地理位置的农户以及家庭人口数、人口素质等不同的农户。调查通过召
··101
2000)指出,“在家庭经济发展层面,个人创造生存所
需收入水平的行动取决于个人资产、实践中所拥有的选择和获得这些权利所受到的制度和社会关系的调节[4]。”从生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性来看,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策略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彼此嵌套,共同决定。
由此可见,可持续生计是人们的谋生之“道”,它既与人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密切关联———正所谓
Vol.36No.3(163)2015
Northwestpopulation
开农户座谈会、与农户户主或主要劳动力面对面深入访谈的形式进行,共对渭源县、会宁县、白银区、皋兰县等4个县(区)5个乡镇7个行政村468个农户展开调查,收集整理调查问卷451份。从年龄来看,调查对象主要是熟悉和掌握家庭生计状况的成年人,平均年龄53岁。从文化程度来看,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其中文盲和学前班占37.8%,小学占25.1%,初中占24.4%;从婚姻状况来看,超过90%的被调查对象处于已婚状态,担负起了家庭生计重任。从健康状况来看,超过7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20%左右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一般,7.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差。从就业状况来看,62.4%的被调查对象是纯农业劳动者,半工半农和个体户分别占9.3%和9.7%,退休及料理家务的占10.9%,工人、政府及技术人员占1.9%,丧失劳动力者占
2015年第3期第36卷
基于两个变量:一是家庭整体规模的大小;二是家庭劳动力的质量(包括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物质资本是指农户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家庭资产,包括住房、现代化生产工具(农用机械)、家用耐用消费品、家庭饮用水来源等。社会资本是农户一种实际的或潜在的社会关系网络或社会活动资源的综合体,具体指农户在追求生计目标时所利用的社会资源,包括以其个人为中心构建的非正式社会联系网络和加入的正式组织。对甘肃省农村地区而言,除了村委会等政府自治组织外,几乎没有其他正式组织,因而农户来自正式组织的社会支持相当稀少,更主要的还是来自基于血缘和地缘的亲戚朋友等非正式社会支持。因此,本文在衡量家庭社会资本禀赋时主要选择农户人情往来支出、亲戚中干部和公职人数、家庭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家庭离县城距离等指标。金融资本主要是指农户的货币资本,包括三个方面:劳动所获得收入报酬、从正规渠道和非正规渠道获得的贷款以及无偿援助[6]。本文主要选择了2013年农户的现金收入、农户借款贷款金额和享受政府补贴金额三个指标来衡量农户的金融资本禀赋。
5.8%。从上述五个方面信息来看,调查样本具有较
好的代表性。
(三)调查内容设计
根据研究需要,本次调查主要从调查区域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以及生计结果三个层面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具体设计如下。
1.生计资本。在调查中,按照可持续生计分析框
架要求,将农户生计资本划分为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五种类型。在农户生计资本指标的设定和测量方面,由于农户生计资本涉及面广,零碎而复杂,不仅包括各种物质资本和金融财产(如存款、土地经营权、生意或住房等),还包括个人的知识、技能、社交圈、社会关系和影响其生活相关的决策能力等。因此,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对于生计资本的衡量通过界定可量化指标和主观评估指标来获得其相关数据。所谓可量化指标就是可以通过实地调查直接获取相应数据,如农户拥有的耕地数量、住房状况等;主观评估指标是在无法直接获取客观数据的情况下,由农户根据生计实践进行评价的方式间接获取相应生计资本信息,如农户享有的基础设施,对耕地质量的判断,对金融服务的评价等[5]。自然资本主要是指农户签订了土地承包、承租合同从而拥有使用权的土地。本文用土地资源面积、土地质量主观评价①两个层面指标来衡量。人力资本作为农户生计的活的生产要素,决定了农户能否运用其他资产以摆脱生计的脆弱性和应对各种风险和外来冲击。调查在衡量人力资本时主要··102
2.生计策略。生计策略是指人们为达到生计目
标而进行的活动和做出的选择及其组合(DFID,2000)。由于人们所处的脆弱性环境和拥有的生计
资本不同,采取的生计活动呈现多样化,这些活动相互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生计策略。因此,可以从农户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所反映出的生计活动来分析农户的生计策略。此外,对于甘肃省而言,由于其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农业生产活动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分析生计策略时还需要考虑到农户应对风险时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因此,本文选择农户从事的职业、家庭的收入结构状况、支出结构状况和风险应对策略来衡量农户的生计策略情况。考虑到不同农户家庭收入来源的差异,本文根据调查资料对其进行推算。其中家庭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养殖业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私人汇款等收入[7]。公共转移性收入即政府补助(包括退耕补助、粮食直补、养老金、低保)。对支出状况的测量,本文主要考察了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和消费支出项目的分配情况。同时,农户的生计策略还考虑了家庭收入创造者和主要贡献者所从事的职业。此外,
①本调查中,将农户可耕种土地分为质量很好、好、一般、较差和差5种等级,由农户自己进行评价。
Vol.36No.3(163)2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