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物流资源。结合政府当前的政策取向,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装备更新的融资政策、物流基地的土地使用政策、物流服务及运输价格政策以及工商登记管理政策等方面,研究制订有利于物流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措施。 3.2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现有的交通条件。
二是积极发展大通关,建设软交通,进一步提高口岸服务水平,增强口岸服务能力。
三是加快现代物流信息体系的建设,尽早建成全国物流信息高速公路平台。政府管理部门还应为既有物流资源的整合挖潜创造条件。在资源整合和合理利用中,要充分考虑物流的合理化,积极制定既利于城市道路交通的通畅,又便于高效率组织物流的城市交通管理机制,缓和城市交通阻塞、提高货运汽车装载效率、减轻环境负荷。 3.3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
我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推进物流标准化的进程,协调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加快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的制订工作。包括针对物流基础设施、装备制订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针对安全和环境制订强制标准以及支持行业协会对各种物流作业和服务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清理和规范已有的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3.4把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要满足全球化或区域化的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必须扩大,形成规模效益。国 家要在政策和经济手段上有意识的采取扶植措施,促进现有物流企业间的重组兼 并,把中国的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造几个“大船”,提高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以应对国外物流企业的挑战。中国物流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和发展,进一步做大做 强,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不断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3.5加快物流理论和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从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经验来看,人才是关键。建议国家教育部恢复本科目录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工程专业,建立多层次的物流教育体系,包括从高到低的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以满足培养大量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另外,要在物流各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建立物流
相关的学术交流系统。
3.6引导企业树立以供应链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强调市场化运作体系
在物流供给主体方面,要积极扩充运输企业、港口企业的功能,大力培育物流产业的市场供给主体。在物流需求主体方面,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从供应链的角度,考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尽快将低效的物流部门和设施剥离出去,降低经营成本,构筑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向合理的专业化分工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使其真正成为追求利润的市场主体。工商企业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物流意识,充分认识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是降低生产总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和获取新的利润来源的重要手段。作为市场主体的物流企业应改变传统观念,拓展增值服务领域物流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要从生产为导向向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转变。
3.7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通力合作,完善跨区域的物流活动,加强区域之间的物流协调工作。
①以政府资金为主导,引导外资、民间资金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投融资体系。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尝试采用或等方法,即“建设经营一转让的方法来吸引民间资本
②借鉴国外的经验,改革物流设施投资的纯现金回报制度,让物流企业低成本运作。
③发行物流建设债券,或者放宽科技含量高的物流公司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条件,为物流建设筹资
④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备和其他物质条件,抓紧改造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
3.8加强现代物流的宣传,改变人们对物流的传统认识。
通过大力宣传,使人们从那种“把物流当作商流的一种延续”的观念中摆脱出来,使人们能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物流与营销和生产同等重要。大力宣传物流企业改善物流基础设施的必要性,通过设立试点企业进行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让其他的企业能够明显感觉到进行物流基础设施改造所带来的实惠,逐步引导人们 对物流认识的改变。
3.9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
我们从对发达国家的物流分析中可以看出,物流越发达的国家,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业中所占的比例越大。鼓励企业进行物流业务外包。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是市场竞争激烈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应对这种竞争所采取的明智选择,企业只有把自己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核心业务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这种竞争中取得比较有利的位置。
结束语: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已得到了社会上的高度关注,处于成长期中的我国物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着,但也显现出一系列的缺陷和阻碍因素。如何促进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如何发挥物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加速器”作用,这应该成为我们今后关注的焦点。尽管本文对我国物流业的现状、问题、对策作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但是个人理论水平有限,很难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做出深度分析。总之,解决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政府、企业、行业三者的共同努力,只要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行业服务三者的作用,我国的物流业一定会成熟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杨林.中国物流业现状及发展对策[N].焦作大学学报,2005-7(3) [2]刘刚.中国物流业现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3]王欣欣.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改进措施[D].东北财经大学.2004 [4]宇宙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D].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5]石辉英.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 [6]王发良.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 [7]张平.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6 [8]吴慧聪.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战略分析[D].厦门大学.2007 [9]刘华平.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D].上海海运学院.2001 [10]颜辉.我国物流管理问题及策略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 [11]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http://zhidao.http://m.china-audit.com//question/20750808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