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末思修考试
2019最新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 ABC )。 A政治原则 B道德要求 C法律规范 D指导思想 2爱国主义是( ABD )。
A一种对祖国热爱的情感心理 B一种社会意识和精神力量 C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道德品质 D一种人生道德规范和价值导向
2.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所包含和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 )。 A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 B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D社会进步和阻碍社会进步
3.( D )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 A《刑法》 B《民法通则》 C《国防法》 D《国家安全法》
4.哪些不是当代大学生崭新形象的必备要素( D ) A.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B.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C.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D.谦虚谨慎,虚心好学
5.劳改机关对于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应依法向( C )报请予以减刑。 A 最高人民法院 B 最高人民检察院 C 高级人民法院 D 原审人民法院
6.继承人在遗产处理前没有作出放弃或接受继承表示的,视为( C )。 A 丧失继承权 B 放弃继承 C 接受继承 D 代位继承
7.在下列人员中,不能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和承担民事诉讼义务的是 ( ABC ) 。 A 精神病患者 B 未成年人
C 有生理缺陷丧失诉讼行为能力者
D 酗酒者
二、单选题
8.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借助谁的口谈到了隐身戒指?() A、苏格拉底 B、克法洛斯 C、格劳孔 D、色拉叙马霍斯
9.在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中,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监督是 (标准答案:B) A. 社会性监督
B.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C.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D. 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10.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是从天而降,而是( )(标准答案:A) A. 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B. 人们头脑中构造出来的
C. 能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构想
D. 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11.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并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C )
A.以功利主义为原则 B.以知荣明耻为重点 C.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D.以非强制性规范为特色
12.法律的运行,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实施和实现的过程。() 13.()提出了要变成真正有人味儿的国家,只有人人讲规则而不是空谈道德。 A、傅斯年 B、康有为 C、胡适 D、梁启超
14.信仰是信念的( )表现形式 A. 非科学的 B. 科学的
C. 基本的 D. 最高的
1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公民广泛的权利和义务。宪法不允许任何公民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现象存在,也不允许任何公民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现象发生,这体现了 ( )。
A. 公民权利和义务平等性 B. 公民权利和义务广泛性 C.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 D.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三、多选题
16.下列关于理想的认识中,正确的是______。(正确答案:ABCD) A: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B:理想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形成 C: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D:实践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17.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劳动合同无效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正确答案:BC)
A: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则整个劳动合同无效
B: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C: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D:劳动合同无效,不影响合同继续履行
18.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有______。(正确答案:ABCD)) A:协商解决 B:调节 C:仲裁 D:诉讼
1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显著特点有 (标准答案:ABC) A. 政治性 B. 知识性 C. 实践性
D. 社会性
2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提出和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意义在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标准答案:ABC) A. 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B. 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C. 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D. 是每个公民都能高度认同并自觉做到的
21.《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义务有 ( ABCD ) A.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B.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C.提高职业技能 D.完成劳动任务
四、问答题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涉及国家根本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不动摇。动摇了,不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从谈起,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也会失去,甚至国家可能陷入内乱的深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立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从中国国情出发,郑重表明我们( )ABCD A.不搞多党轮流执政 B.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C.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C.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
五、判断题
23.道德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决定的。 (错误)
24.精神贡献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25.拜金主义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观。 (错误)
法律是由历史传统决定的。 (错误)
26.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正确)
27.法的作用是号召作用、教育作用、评价作用、宣传作用、判断作用。 (错误)
28.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 (正确)
29.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 30.办事公道就是在职业活动中要公平、公正、不谋私利。(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