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讲 神权下的自我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1)思想:基督教占据神权统治地位,主张禁欲主义。
(2)经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和城市兴起,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3)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2.表达形式: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 3.旗帜:人文主义。 4.成就
阶段 代表人物及作品 但丁与《神曲》 初期(意大利) 彼特拉克与《歌集》 薄伽丘与《十日谈》 高潮(英国) 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歌颂仁爱,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特点 5.实质: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观
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核心论点:从思想渊源来看,文艺复兴是古典文化与基督教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并不具有反基督教的性质,许多人文主义者是虔诚的基督徒。人文主义者既批判基督教,又利用基督教。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有限。
(2)罗马天主教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 (3)教皇在德国出售“赎罪劵”激起德国民众愤慨。
2.兴起: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3.主张
(1)因信称义:靠自己虔诚信仰即可得救。
(2)《圣经》至上: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和对话。 (3)思想自由: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 4.影响
(1)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宗教改革的影响
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明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核心论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在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名师点拨】
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
(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容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基础之上。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所以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图解历史】 1.文艺复兴
2.从“因行称义”到“因信称义”
信息提取:“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冲击了罗马天主教廷的权威,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新教思想还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漫画解史】 宗教改革的影响
信息提取:漫画中图右边是新教,左边是天主教,一本《圣经》就比教皇和教士都重。这幅漫画的寓意是:《圣经》是人们的最高权威和最高信仰。
【教材补遗】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人神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一方面批判基督教的堕落和腐朽,鼓吹人性解放,另一方面又是虔诚的基督徒。这导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既注重人性的因素又不忽视神性的内容,既讲究世俗的文化又不背弃基督教精神。他们创造性地阐发基督教神学文化传统的某些思想资源,用以解释其新型的人本观念。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人神观就是神与人、神性与人性、宗教与世俗的和谐统一。
重点一 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
【论点】 文艺复兴是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文艺复兴的兴起及内容
史料一 基督教会要人们追求虚无缥缈的来世自由和幸福,而在现实世界上则实行禁欲主义,而人文主义者则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与幸福,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人应当追求知识、探索自然、欣赏艺术、享受友谊和欢乐。
——朱寰主编《世界中古史》
史料二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史料三 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陈衡哲《西洋史》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人文主义者则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与幸福,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说明文艺复兴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和个性解放。
(2)史料二主要说明文艺复兴与欧洲传统文化的关系。
(3)史料三说明文艺复兴的意义是复生和新生。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指出基督教会和人文主义者的不同观点,并说明其对立的实质。
试答: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与欧洲传统文化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哪些需求?
试答: (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史料三所说的文艺复兴“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试答: 【提示】 (1)观点:基督教会主张以神为中心,宣扬神性和神的权威,要人们追求所谓来世的自由和幸福,而在现实世界中实行禁欲主义。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颂扬人性的高贵,提高人的权威;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与幸福。实质: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
(2)关系: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继承与发展) 需求:摆脱神学束缚,解放思想;发展资本主义。
(3)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冲击了宗教神权的束缚,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历史追问】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人文主义等同于人文精神吗? 试答: 【提示】 二者不等同。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世人生幸福。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的追求和关切,对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1.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