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物态变化
考题·自测体验 1.(2015江西中考,3)云、雨、雹、雪、雾、露、霜都是水的家族成员,其中露的形成属于 ,霜的形成属于 。(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2014江西抚州中考,2)今年初,许多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中的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大量吸入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而雾则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经 而形成的;太阳出来后,雾会慢慢散去,是因为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了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3.(2013江西中考,2)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 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4.(2014江西中考,20)物理实验中经常需要进行测量。如图所示,图中温度计的量程是 ℃。
5.(2015江西中考,1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
6.(2012江西中考,20)小英学习液体蒸发知识以后,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了一个“比较酒精与水的蒸发快慢”的小实验。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在吸管的中间插入一枚大头针,如图甲所示,把大头针的两端搭在两个纸杯的边沿并使吸管保持水平平衡;
(2)在这两纸杯中分别倒入少许质量相等的酒精与水,取两片相同的纸巾分别浸入酒精与水中;待杯中酒精与水全部被纸巾吸收后,取出湿纸巾分别挂在吸管的两端,如图乙所示,调节纸巾的位置直到吸管恢复水平平衡;
(3)当酒精与水开始蒸发时仔细观察吸管,如果吸管哪端上翘,就说明哪端的液体蒸发得更 (选填“快”或“慢”),这是根据 原理来进行判断的。 【交流与评估】
1
(1)该自制的杠杆类似于力学实验中所用的 (填写基本仪器名称);
(2)放在吸管两端的湿纸巾,其摊开的面积必须 (选填“相同”或“不同”)。
考点·巩固迁移 1.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碎片,会感觉碎片较 (选填“冷”或“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 大量的热。 2.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小明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外的温度如图所示,其示数为 ℃。
3.(2015广东广州中考)通过热传递,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如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非晶体 B.此过程是液化过程 C.t=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D.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
4.在标准大气压下:①冰熔化;②铁水凝固;③乙醚蒸发;④水沸腾;⑤萘升华。在发生这些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5.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2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预测题
1.如图所示是热现象的一些情景或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
2.利用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3.小花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她发现不一会儿鸡蛋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 B.“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C.“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 D.“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答案:考题·自测体验
1.答案:液化 凝华
解析:云、雨、露、雾、霜、雪、雹就是水的状态变化而形成的,它的形成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
2.答案:液化 汽化
解析: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形成小水珠,即形成雾;经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消散在了空气中。
3.答案:液化 熔化
解析:白雾为悬浮在空气中的液态小水滴,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雪花为固态的小冰粒,飘落到池水中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过程。
4.答案:-20~100
3
解析:温度计的量程是从温度计上的刻度中的最低能测量的值到最高能测量的值的范围,从题图中可以看到是-20~100 ℃。
5.D 解析: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 ℃左右,考场内的气温感觉舒适,在23 ℃左右,选项A不符合实际;水的凝固点在0 ℃左右,冰箱内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应该在4 ℃左右,选项B错误;洗澡时70 ℃与人正常体温相差太大,选项C错误;健康成年人的体温大约是37 ℃左右,变化幅度很小,选项D符合实际。
6.答案:【设计并进行实验】 (3)快 杠杆 【交流与评估】 (1)天平 (2)相同
解析:【设计并进行实验】(3)当酒精与水开始蒸发时仔细观察吸管,如果吸管哪端上翘,就说明哪端的液体蒸发得更快,说明纸巾的质量在减小,这是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来进行判断的;
【交流与评估】 (1)该自制的杠杆类似于力学实验中所用的天平,当质量不相等时,就会失去平衡;
(2)放在吸管两端的湿纸巾,其摊开的面积必须相同,还必须保证它们的温度和通风情况相同,这样才有利于比较酒精和水的蒸发快慢情况。
考点·巩固迁移
1.答案:压缩体积 冷 汽化 吸收 2.答案:热胀冷缩 -2
解析:①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②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平齐,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由题图知:温度计上10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 ℃,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液柱最高处在“0”下面,所以显示的温度小于0 ℃,为-2 ℃。
3.D 解析: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熔点,这在图象上也是根据有无熔点来区分的,题目图上有熔点,所以是晶体,选项A错误;根据题图可知是晶体熔化图象,选项B错误;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有无与温度无关,所以选项C错误;熔化是吸热的过程,所以选项D正确。
4.A 解析:①冰熔化,需要温度达到熔点,并且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②铁水凝固,需要温度达到凝固点,并且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③乙醚蒸发,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④水沸腾,需要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⑤萘升华,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因此发生这些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是①②④。
5.D 解析:杯壁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题图甲中装冰水,杯壁温度低,所以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壁液化形成小水珠在外壁。而乙杯中是热水,水蒸发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壁液化形成小水珠在杯壁的内侧。
预测题
1.D 解析:清晨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选项A正确;“测温枪”是通过测量人体释放出来的微弱的红外线能量来测量体温的,故可以不接触人体而测出人的体温,故选项B正确;酒精灯加热过程通过热传递增加试管内水的内能,属于能量的转移,高温高压的蒸汽推动塞子是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能量的转化,故选项C正确;冬天人们搓手取暖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的,故选项D错误。
4
2.B 解析:本题考查人工降雨的形成过程,要抓住固态的干冰易升华为气态的特点,以及升华和熔化均吸热的特征。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很容易直接变为气态,即发生升华现象;干冰在升华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常用来进行人工降雨;高空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属于熔化过程,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故错误的选项是B。
3.C 解析: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鸡蛋会液化为水珠,发生液化现象,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吸收热量,慢慢蒸发成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选项C正确。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