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师推荐???????????????????
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教学计划
一、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11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2.“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第二单元的“确定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 、“球的反弹高度” 、“奇妙的图形密铺”、 “画出美丽的图案”
二、基本要求 数与代数
1.揭示分数的意义,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能及时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发展迁移能力。
3.教学简单图形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能逐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4.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间与图形
认识圆及其特征,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统计与概率
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
1.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
1
???????????????????????名校名师推荐???????????????????
2.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初步认识图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 4.结合圆的认识,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美丽的图案。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四、教学方法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五、教学进度 周 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教 学 内 容 等式与方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2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① 机动①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② 整理与练习②确定位置③ 检测②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②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③ 数字与信息① 机动① 分数的意义① 真分数和假分数② 真分数和假分数①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①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② 机动① 整理与练习③ 检测② 2
???????????????????????名校名师推荐???????????????????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找规律② 机动① 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② 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① 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③ 整理与练习② 五·一放假 球的反弹高度① 机动① 统计② 机动①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② 奇妙的图形密铺① 解决问题的策略③ 检测② 圆的认识② 圆的周长② 圆的面积① 圆的面积② 整理与练习② 机动① 画出美丽的图案① 整理与复习④ 整理与复习②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 方程
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3
???????????????????????名校名师推荐???????????????????
二、教学例2 学生自学
要求: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种: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 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四、课堂作业:练习一的1、2、3。 板书: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4
???????????????????????名校名师推荐???????????????????
第二课时 等式的性质(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提问: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 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4
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 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强调书写的格式。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第4、5、6题。
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