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平面基本力系
在工程中常常碰到一些特殊力系,如图2-1和2-2所示。这种作用于物体上的各力作用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
另外还有一种和转动作用有关的平面力偶系,如图2-3所示。
图2-1
图2-2 图2-3
本章主要研究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这两个基本力系的合成和平衡问题。
2.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1.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
1) 两个汇交力的合成
两个力的合成可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求得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如图2-4(a),作用在物体上的任意两个不平行的力F1和F2,根据力的可传性,可将这两个力分别沿其作用线移到汇交点,即成为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汇交力。如图2-4(b),其合力可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确定,合力R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用矢量式表示为
R?F1?F2 (2-1)
图2-4
合力R的大小和方向,可通过三角形法则求得:以?表示两个分力F1与F2之间的夹角,应用余弦定理,得合力大小为:
222R?F?F?2F1F2cos(180???) (2-2) 12
或
R?F12?F22?2F1F2cos? (2-3)
以?1和?2分别表示合力R与两边的夹角,应用正弦定理:
F1RF=2= sin?2sin?1sin(180?-?)得:
F2sin?R (2-4) F1sin?2?sin?Rsin?1?式中???1??2。由上式可确定合力R的方向。
同理利用力的三角形法则也可确定合力R的大小和方向。但必须注意力三角形的矢序规则,分力矢F1和F2沿环绕三角形边界的某一方向首尾相接,而合力R则沿相反方向从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分力矢的末端。作图时若变换分力矢F1和F2的顺序,则得到不同的力三角形。但合力矢的大小和方向不变。
如果在刚体的点A作用两个共线的力F1和F2。如图2-5(a)所示,那么,当两力同向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力大小的和,方向与两力相同;当两力反向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力的差,方向与其中较大的一个力相同,如图2-5(b)所示。?
图2-5
2) 任意个汇交力的合成。
如图2-6(a)所示,设物体受到平面汇交力系F1、F2、F3、F4的作用。求此力系的合力时,可连续使用力的三角形法则。如先求F1和F2的合力R1,再求R1和F3的合力R2,最后将R2与F4合成,即得力系的合理R,如图2-6(b)所示。
由作图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求合力R时,表示R1和R2的线段完全可以不画。可将各力F1,…F4依次首尾相接,形成一条折线,联接其封闭边,即从F1的始端指向F4的末端所形成的矢量则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2-6(c)所示,此法称为力的多边形法则。
上述矢量加法,推广到n个力的汇交力系求合力,可得出结论: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等于力系各力的矢量和,合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合力R可用矢量式表示为
R?F1?F2?...?Fn??Fi (2-5)
图2-6
画力多边形时,若改变各分力相加的次序,将得到形状不同的力多边形,但最后求得的合力不变,如图2-7所示。
图2-7
2.1.2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
若刚体在一平面汇交力系作用下而处于平衡,则该力系的合力为零;反之,当力系
的合力为零时,则刚体处于平衡状态。由于平面汇交力系可用其合力来代替,显然,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该力系的合力等于零。以矢量等式表示为
?Fi?0 (2-6)
i?1n在平衡情况下,合力为零,因此力的多边形中最后一力的终点与第一力的起点重合,此时力的多边形成为封闭的力多边形。即在力多边形中,所有各力首尾相接,形成一闭合多边形(所有各力矢沿着环绕力的多边形边界的同一方向)。因此得出结论,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该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这就是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
例2-1 支架ABC由横杆AB与支撑杆BC组成,如图2-8(a)所示。A、B、C处均为铰链连接,B端悬挂重物其重力W=5KN,杆重不计,试求两杆所受的力。
图2-8
解:(1)选择研究对象,以销子B为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画受力图。由于AB、BC杆自重不计,杆端为铰链,故均为
二力杆,两端所受的力的作用线必过直杆的轴线。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它的约束反力F1、F2作用于B点,此外,绳子的拉力W(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也作用于B点,
F1、F2、W组成平面汇交力系,其受力图如图2-8(b)所示。
(3)根据平衡几何条件求出未知力。当销子平衡时,三力组成一封闭力三角形,
先画W,过a、b点分别作F2、F1的平行线,汇交于c点,于是得力三角形abc,则bc为F1的大小,ca为F2的大小,力指向符合首尾相接的原则,如图2-8(c)所示。
由平衡几何关系求得:
F1?Wcot30??3W?8.66KN F2?W?2W?10KN
sin30?根据受力图可知AB杆为拉杆,BC杆为压杆。
例2-2 起重机吊起的减速箱盖重力W=900N,两根钢丝AB和AC与铅垂线的夹角分别为??45?,??30?,如图2-9(a)所示,试求箱盖匀速吊起时,钢丝绳AB和AC的张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