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考试
高一地理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第一卷
命题人:高二地理组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城市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下图为某地城市水循环示意图。据图完成 1-3 题。
1 .图示水循环过程的主要动力是
A.水的三相变化 B.太阳辐射能、地球重力能
C.日、月对地球的引力 D.动能
2.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以及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A.a 增多,易出现城市内涝 B.b 加强,地面凹陷减少
C.c 增多,地下水位下降 D.d 增强,周边空气湿度减小 3 .关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A.使水呈三态变化 B.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造成海平面上升 D.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岩层倾斜方向能够引导地下径流的流向。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 4-6 题。
4.森林植被遭破坏后,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 B.下渗 C.降水 D.地下径流 5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高一地理试卷
第 1 页(第一、二卷 共 7 页)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淡水资源贫乏。下图是该国部分区域略图。读图,完成 7-9 题。
7.目前,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淡水主要来自
A.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B.冰川、河流水和地下水 C.大气水、河流水和冰川 D.地下水、河流水和湖泊水
8.该国水资源紧张,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降水量和蒸发量大 B.淡水储存空间小 C.珊瑚生长需水量大 D.地表水下渗较多
9.该国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状况的主要途径有
①收集雨水 ② 跨流域调水 ③向邻国购水 ④海水淡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右图是太平洋洋流分布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0-12 题。
10.图中数字所示的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
A.①③④⑥ B.③④⑦⑧ C.②③⑤⑦ D.②⑤⑦⑨
11.对南美洲中低纬度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洋流是
A.① B.⑦ C.⑧ D.⑨
12.M 地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暖流经过 B.寒流经过
C.寒暖流交汇 D.底部海水上升
帝王蟹生长于寒冷的深海水域,肉质硕大肥美,深受消费者青睐,素有“蟹中之王”之称。北太平
洋产区主要分布于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一带海域。读“北太平洋帝王蟹产区分布图”,完成 13 - 14 题。
高一地理试卷
第 2 页(第一、二卷 共 7 页)
13 .最能反映图中甲处水温特征的示意图是 14 .甲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沿岸地区的降水 B.与北上洋流交汇形成渔场
C.增加流经海区的热量 D.海轮沿洋流北上航速增快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 15-16 题。。 15 .安第斯山是由
A.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而成 B.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挤压而成
C.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 D.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而成
16.由于板块运动下列各组城市之间距离正在变短的是
A.日本东京、中国北京 B.美国纽约、巴西里约热内卢
C.英国伦敦、美国华盛顿 D.埃及开罗、意大利罗马
地质学家在安徽省天柱山发现了世界上暴露最深的超高压变质带。大面积的花岗岩和丰富的片麻岩、榴辉岩(一般存在于万米以下的地幔之中)使得天柱山一举成为全球研究大陆动力学的最佳地区之一。读图,完成 17-18 题。 17
.图中岩石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8
.天柱山的超高压变质带中主要包含下图中哪些类岩石
A.①② B.②③ C.④⑥ D.③⑥
高一地理试卷
第 3 页(第一、二卷 共 7 页)
我校地理刘老师外出旅游拍摄了一组地貌景观图片如下。读图,完成 19-23 题。
19.图 a 中悬崖末端形似拱门的景观拍摄于深圳市大鹏半岛,其形成过程中
A.海水沉积起主导作用 B.风力侵蚀起主导作用 C.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 D.流水侵蚀起主导作用
20.下列地貌与图 a 景观属同一类型的是
A.沙滩 B.海蚀崖 C.风蚀柱 D.石钟乳
21.塑造图 b 所示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22.图 b 景观中许多地方不长植物,其原因是 A.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 B.长期人为砍伐导致 C.地势高,气温和降水条件差 D.坡度陡,流水冲刷强,土壤难以形成 23.图 c 为花岗岩地貌景观图,其形成的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固结成岩—岩浆侵入—搬运堆积 C.岩浆喷出—冷却凝固—风化侵蚀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但在煤炭生产过程中,要了解区域地质构造特点,提前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避免在煤炭开发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下图示意山西省某地地质构造剖面。读图,完成24 -26 题。
24 .图示煤层的形成是由于
A.外力沉积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高温融熔 25 .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D.丁 A.甲 B.乙 C.丙
26 .在 a 处采煤,最容易发生
D.透水事故 A.塌方事故 B.瓦斯爆炸 C.井喷事故
高一地理试卷
第 4 页(第一、二卷 共 7 页)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 27-28 题。
27.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28.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 世纪 50 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 29-30 题。 29 .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30 .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高一地理试卷 第 5 页(第一、二卷 共 7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