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节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 B.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承载或容纳的人口数
C.环境承载力就是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D.环境承载力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 答案 C
解析 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承载力主要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来确定某一地域在某一时期内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2.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高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据此回答: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答案 A
解析 根据“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两个概念的内涵判定,“7亿左右”是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16亿”是指我国的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完成3~4题。
3.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4.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答案 3.C 4.C
解析 第3题,环境承载力与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类文化水平等都有关系。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科技水平不同,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大。现今的中国,由于经济发展,科技水平高,环境承载力远超清朝时期。第4题,估计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可以清楚地认识我国人口与环境的状况,为制定人口战略及政策作准备。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5~6题。
“环境负担”公式:EB=P+A-T
P—人口
A—消费程度
T—创造财富的技术EB—环境负担
5.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6.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单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答案 5.C 6.C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我国的总人口数在不断增加,而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人均耕地明显减少,环境负担加重。第6题,由于我国人均耕地在不断减少,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才是唯一选择。
二、综合题
7.下图为“1972年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对世界未来趋势的预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未注明曲线为人口、资源、污染曲线,其中①为____________曲线,②为____________曲线,③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