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续表4-1 变坡点基本参数表 变坡点23 变坡点24 变坡点25 变坡点26 变坡点27 变坡点28 变坡点29 L(m) 881.852 904.232 758.704 190.004 100.397 80.429 149.287 T(m) 29.337 26.75 33.768 27.559 26.856 60.471 32.232 E(m) 0.045 0.044 0.058 0.049 0.15 0.888 0.159 设计高程(m) 5.048 8.074 5.336 6.21 7.952 14.203 7.209
25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
5.1 横断面布置
公路横断面由行车道、路肩等部分组成。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要根据公路的功能、公路等级、交通量、服务水平、设计速度、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
本道路设计为双向双车道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60km/h,车道宽度为3.5m,无中间分隔带,采用土路肩宽度为0.75m,硬路肩宽度为0.75m,路拱坡度为1.5%,路肩坡度为2%,边坡坡度为1:1.5,路基宽度10m。
本设计路段横断面布置为双幅双车道形式,《公路路线设计规范》(D20-2006)规定60km/h双向双车道二级公路一般路基全宽设计为10.0m,横断面设计图如图 5-1所示。
路基宽度路肩i2i1行车道i1i2路肩
图5-1 横断面设计图
5.1.1横坡
本路面拟采用沥青混凝土高等级路面,本着有利于排水施工和行车的原则,由《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中查表知:沥青混凝土路面横坡度宜取1.0~2.0%,所以本设计取路面横坡度为1.5%,路肩横坡为2.0%。
5.1.2路基边坡
路基边坡坡度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岩土性质、填挖类型、边坡高度、使用要求和施工方法等确定。路堤边坡按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气候条件、边坡高度以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选定。
26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5.2 平曲线加宽及超高计算
5.2.1平曲线加宽
由于本路线中平曲线半径平均大于250m,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3.0.12中规定,平曲线半径大于250m时,不须设加宽值,因此本路段不设加宽值。
5.2.2平曲线超高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3.0.11中规定,道路一条平曲线半径小于5500m时须设超高,所以本路段有10处需设置超高,超高计算公式如表5-1所示,超
高示意图如图5-2所示。
表5-1 超高计算公式表
超高值计算公式 超高位置 路肩内边缘 超 高 过 度 旋转双坡阶段x≤x0 路中线 路肩外边缘 h''?bJiJ??bJ?bX?iGh''?bJiJ? h'cx?bJiJ?BiG 2hcx?bJ?iJ?iG??x?B?2bJ?iG x0 段 阶段x?x0 圆 全超高阶曲 段 线 双坡阶段中 间 变 量 旋转阶段ix 加宽值bx
?bJ?bX?iXBh'cx?bJiJ?ix 2hcx?bJiJ??B?bJ?ixhcx?bJiJ?h''?bJiJ??bJ?bX?ib h'cx?bJiJ?Bib 2?B?bJ?ib x0?iGiBiBiBLC,当p1?G?0.003时,x0?G?G?330iGBibx0P10.003 x0 ix?iBi?ixib,当p1?G?0.003时,ix?iG?bG?X?X0? LCx0LC?X0本设计加宽值为零 27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表中:
B---------路面宽度;bj -------路肩宽度 iG -------路拱坡度;iJ------路肩坡度;
ib------超高横坡度;LC------超高缓和段长度(或缓和曲线长度); lo------路基坡度由iJ变为iG所需的距离;
x0------与路拱同坡度的单向超高点至超高缓和段起点的距离; x------超高缓和段中任一点至起点的距离;
hc------路肩外缘最大抬高值;hc′-----路中线最大抬高值;
hc〞------路基内缘最大降低值;hcx__------x距离处路基外缘抬高值; hcx′------x距离处路中线抬高值;b------路基加宽值; bx_------x距离处路基加宽值; hcx〞------ x距离处路基内缘降低值;
hcxhcib\iGBiGiGijiGB′/2hcxhc′xLc
图5-2超高示意图
平曲线1进行超高计算:
LC=403.506m,B=7m,bj=4.5m,iG=1.5%,iJ=2%,ib=5.0% 双坡阶段x≤x0 :
28
hcxI0x0hc\\bjiG旋转轴bbj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