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各物质的质量比。 (3)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例如 2H2+O2
2H2O的读法:
(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每 份质量的氢气和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水。 (3)每 个氢分子和 个氧 反应生成 个 。 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 的 。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式前面添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反应前后相等。 (3) 等:将短线(或箭头线)改为等号。
(4) 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物用“↓”。 6.化学方程式常用的配平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先找出反应前后同种元素原子在不同种分子中的个数,然后求其最小公倍数,进而确定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配平。
(2)奇数配偶数法:先找出次数较多,且式子两边的原子个数一奇一偶的元素,将奇数配成偶数,然后,以该化学式和所配化学计量数为依据,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配平。
(3)观察法:由反应中组成比较复杂的化学式(原子数目多)为起点,求出化学式中易配平原子的化学计量数,然后依据原子守恒确定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明反应基本类型,并配平: 磷在空气中燃烧: 铁在氧气中燃烧: 用碳还原氧化铜:
用金属置换出酸中的氢: 用铁置换出硫酸铜的铜: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 甲烷的燃烧:
二氧化碳的检验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对计算步骤和方法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计算过程必须规范,步骤可概括为“一设、二写、三列、四解、五答”。
(2)各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若物质不纯必须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计算中所用的质量必须是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4)计算过程中各物理量单位必须对应统一,单位要带入计算过程。 2.常见基础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类型: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3.计算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公式:
4.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发生的几个错误: (1)题意理解不清,答非所问。
(2)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使计算失去正确的依据。 (3)单位不统一,有时把体积直接代人进行计算。 (4)把不纯物质的量当作纯净物的量代入。
(5)粗心大意,求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出现错误。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 碳的单质
1、 金刚石和石墨 金刚石 石墨 木炭 活性炭 焦炭 炭黑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硬度 熔点 导热性 用途 组成元素 2、 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颜色状态 用途 作燃料,制黑火药,做吸附剂 有 性,做防毒面具,做吸附剂 冶炼金属 油墨,墨,油漆,鞋油,橡胶制品填料 3、 C60分子是一种: 4、 以上物质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 不同,因此它们的
存在着差异。
二、 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高温可燃性 下 1.氧气充足: 2.氧气不充足: 说明了相同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产物可能不同
还原性 1和CuO反应: 现象: 2.和CO2反应: 课题2 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1. 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 2. 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
3.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原料: 和 2.原理:
3.实验装置(请画图) 4.收集方法: 5.验满方法:
6.检验方法:方法: 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 元素和 组成的化合物,但其性质差异很大,其原因是: 。
一、二氧化碳( )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是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 , 溶于水。降温条件下,会变为 体,称作“ ”。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CO2既 燃烧,也 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CO2与水反应:
若在水中先加入紫色石蕊,观察到的现象是: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3)CO2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 现象:
该反应的用途: 应用:
用石灰浆抹墙一段时间后变硬的原因是:
在刚抹过石灰浆的室内生一盆炭火,墙壁变得更湿的原因: 实验室里久置的石灰水上层会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3.二氧化碳的用途
用途 灭火剂 干冰作致冷剂,保藏食物,人工降雨 作温室肥料 化工原料 3.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温室效应:
相关性质
怎样防止温室效应:
二.一氧化碳( )
1.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 是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 , 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 燃烧现象: (2)还原性: 现象: (3)毒性:
三.几种无色气体的鉴别方法: CO2的鉴别:
1.鉴定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否是CO2的方法:将该气体通入 中,观察现象。
2.检验某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物中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可用内壁附有 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3.检验某些液态或固态物质燃烧是否生成CO2的方法是:可向燃烧后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 观察现象。 CO的鉴别: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 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没有 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 , 变 ,证明被检气体是CO。也可将其通入灼热的CuO: H2的鉴别: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 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 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 , 变 ,证明被检气体是H2。
CH4的检验: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 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 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 , 变 ,证明被检气体是CH4。 O2的检验: N2的检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
燃烧与缓慢氧化、自燃的共同点是: 不同点是: 2.燃烧的条件:(1) (2) (3)
3.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例:H2在Cl2中的燃烧,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请写出上述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灭火的大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大原理和方法
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如果被破坏,使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灭火的方法是: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
(3)使可燃物的温度 2.灭火器的使用 灭火器类型 泡沫灭火器 原理: 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