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0.95,均表现为3 年左右的大周期特点,主要原因在于:1)按祖代肉种鸡引种开始计算,肉鸡的整个大周期也在3 年左右(约150 周),与蛋鸡一致;2)肉鸡与蛋鸡养殖成本接近,使得两者的养殖户有着相同的盈利与亏损时间点,促使补栏、去产能节奏一致。
(2)成本推动我国鸡蛋价格长期呈现趋势性上涨
尽管 2000 年至今国内鸡蛋价格经历了4 轮为期3 年的大周期
波动,但鸡蛋价格在过去13 年来呈现长期上涨趋势,且每轮周期的价格中枢都持续上抬,这主要因为占蛋鸡养殖成本72%的饲料费在原粮价格推动下持续上涨,2009-2012年国内蛋鸡配合饲料年均上涨6.4%,同期鸡蛋价格年均上涨9.4%。未来看,蛋鸡养殖成本将推动我国鸡蛋价格长期趋势性上涨。
(3)季节性因素使得每年蛋价走势“春低秋高”,禽流感等偶发因素加剧了短期内的鸡蛋价格波动
从供给端来看,春季气候适宜,蛋鸡产蛋较多,入夏气温炎热产蛋较少;从需求端来看,一般9-10 月金秋时节适逢国庆中秋,是鸡蛋需求旺季,由此,供求关系的季节性特征导致了鸡蛋价格在每年呈现“春低秋高”特点。
禽流感等偶发因素在短期内也会对鸡蛋价格造成剧烈波动。2004-2013 年国内经历了6 轮禽流感周期,其中对导致鸡蛋价格大幅下跌的禽流感疫情有3 轮,一般来说,当禽流感疫情持续时间2 个月以上时,蛋价很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下跌。2013 年3 月爆发的H7N9 禽流感已经持续了2 个多月,导致鸡蛋价格累计下跌6%,我们预计
本轮禽流感将在6 月份因天气转热而逐步消退,蛋价将在第二季度内筑底,下半年开始反弹。
2、祖代鸡供应充足使得鸡蛋价格自2008年来呈现每年小周期波动的特点
为期三年的鸡蛋大周期规律一直为市场所认同,但2008 年来蛋价走势在三年大周期中,开始呈现出为期一年左右的小周期规律。一
年小周期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祖代蛋种鸡供应格局由海外引种逐步转变为海外、国内共同供应,使得国内祖代蛋种鸡总量相对过剩。
虽然我国的鸡蛋产量和蛋鸡存栏早在1985 年就居全球首位,但在2008 年之前,我国祖代蛋雏鸡70%以上依赖外国进口,而且对海兰和罗曼两个蛋鸡品种依赖很大,两者占08 年祖代蛋雏鸡进口总量83%。然而,近年开始国内祖代蛋鸡产业发展迅速,随着“京红/粉”、“京白939”等国产祖代蛋鸡品种的推广,国产自繁祖代蛋鸡比例逐年提高。2011年我国国产祖代蛋鸡36.5 万套,同比增长21.6%,当年进口祖代蛋雏鸡占比下降至40.1%,同比下滑8.5%。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2012 年1-10 月统计,我国祖代蛋雏鸡进口依存度已经降至27%。
中国本土优秀祖代蛋鸡的出现,大大改善了祖代蛋种鸡供应大部分从国外进口的局面,中外祖代种鸡的竞争,使得祖代蛋种鸡总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相应地,父母代蛋种鸡的供给也出现相应的过剩,因此之前周期中商品代雏鸡供应常出现的断档情况开始减少,更多表现为:
当蛋价高企,蛋农开始补栏商品蛋雏鸡,由于蛋雏鸡供应非常充足,不会带动祖代和父母代鸡场大幅补栏,若期间不出现蛋鸡行业重度亏损,则上游不会淘汰祖代与父母代蛋鸡,因此,蛋农从补栏商品代蛋雏鸡到鸡蛋开始大量供应只需要5 个月左右时间,使得2008 年来蛋价小周期通常为1 年左右。从时间点来看,以2012 年5 月为本轮鸡蛋小周期起点算起,我国鸡蛋价格正处于小周期中下行周期的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