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课后作业16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干燥的Cl2可储存于钢瓶,说明Cl2不与铁反应 B.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可得到氯气、氢气和钠 C.工业上以氯气和澄清石灰水为原料制取漂白粉
D.次氯酸能使染料等有机色素褪色,有漂白性,还能杀死水中的细菌,起消毒作用 答案D
解析Cl2与铁在点燃的条件下可生成FeCl3,A项错误;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Cl2、H2和NaOH,B项错误;工业上可用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C项错误。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使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B.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能一次鉴别NaCl、NaBr、KI三种失去标签的溶液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浅黄色的溴水,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上层显橙红色 答案B
3.(2018·东阳中学检测)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被消耗 B.Ⅱ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
D.Ⅳ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
1
答案D
解析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反应过程中浓度逐渐降低,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所以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也不可能全部被消耗,A错误;Ⅱ图中:量筒中发生了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B错误;C.Ⅲ图中铜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产生棕黄色烟,C错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因此Ⅳ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加入硫酸后次氯酸钠氧化氯离子生成氯气,D正确,答案选D。
4.(2018·温州十五校联考)下图为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工业生产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因海水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碘元素,所以工业上也可以直接用海水来提取碘元素 B.碱化操作时,加入NaOH溶液的原因是在碱性溶液中,可溶性有机质可形成沉淀 C.在实验室进行氧化操作时,加入的氧化剂可以是新制氯水、双氧水等 D.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 答案A
解析海水中虽然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碘元素,但是浓度很小,不能直接用海水来提取碘元素,A项错误;由流程图可知,碱化操作时,加入NaOH溶液的原因是在碱性溶液中,可溶性有机质可形成沉淀,B项正确;氧化操作的目的是将I氧化成I2,所以加入的氧化剂可以是新制氯水、双氧水等,C项正确;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D项正确。 5.分别向盛有Cl2的三个集气瓶甲、乙、丙中各注入
①AgNO3溶液 ②NaOH溶液 ③水中的一种,振荡,现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中注入的液体分别是( )
-
A.①②③ C.③②① 答案D
解析AgNO3与氯水中的Cl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并促使Cl2与H2O反应完全,所以乙中注入的为①AgNO3溶液;NaOH与Cl2反应生成NaCl和NaClO,所以甲中注入的为②NaOH溶液;Cl2溶于水所得溶液呈浅黄绿色,则丙中注入的是③水,D项正确。 6.(2018·温州六校联考)信息提示:①CuCl2+Cu②2CuCl2+4KSCN
③(SCN)2属于拟卤素,化学性质和氯气相似。
Cu(过量)与FeCl3溶液反应,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小明将 KSCN 溶液滴加到混合液中,他观察到瞬间产生白色沉淀,局部出现红色;振荡试管,红色又迅速褪去。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CuCl↓(白色)——该反应速率很慢
2CuSCN↓(白色)+(SCN)2+4KCl——该反应速率很快
-
B.①③② D.②①③
2
A.白色沉淀是CuCl,是溶液中的 CuCl2与Cu反应生成
B.红色物质是Fe(SCN)3,主要原因是溶液中的Fe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 C.红色迅速褪去原因是振荡溶液时(SCN)2把Fe(SCN)3漂白了 D.用KSCN溶液检验Fe时, Cu存在会产生干扰 答案D
解析Cu(过量)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溶液,将KSCN溶液滴加到混合液中,观察到瞬间产生白色沉淀,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不可能为CuCl白色沉淀,只能是CuSCN白色沉淀,A错误;据2CuCl2+4KSCN
2CuSCN↓(白色)+(SCN)2+4KCl反应可知,反应生成了(SCN)2,把Fe氧化为Fe,导
2+
-3+
2+
3+
3+
2+
2+
3+
致溶液局部出现红色,B错误;(SCN)2与氯气性质相似,其水溶液具有漂白性,但是(SCN)2不可能漂白Fe(SCN)3,C错误;Cu会与SCN反应生成CuSCN白色沉淀,干扰Fe的检验,D正确。
7.(2018·安徽六安市第一中学月考)已知: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KClO3,且
- -
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KOH)=a 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
-
=11,则溶液中
-
-
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 a mol
C.改变温度,产物中KCl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 a mol
D.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的范围: a mo ≤n≤ a mol 答案C
解析令n(ClO)=1mol,反应后c(Cl)∶c(ClO)=11,则n(Cl)=11mol,依据电子转移守
恒,5×n(Cl )+1×n(ClO)=1×n(Cl),即5×n(Cl )+1×1mol=1×11mol,解得n(Cl )=2mol,故溶液中
-
-----
-
--
--
,A正确。由Cl原子守恒可知,2n(Cl2)=n(KCl)+n(KClO)+n(KClO3),由钾离子守恒可知
n(KCl)+n(KClO)+n(KClO3)=n(KOH),故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 n(KOH)= amol,故B正确。氧化
产物只有KClO3时,其物质的量最大,由3Cl2+6KOH
KClO3+5KCl+3H2O可知:n最大
(KClO3)= n(KOH)= amol,故C错误。氧化产物只有KClO3时,转移电子最多,转移电子最大物质的量= amol×5= amol;氧化产物只有KClO时,转移电子最少,根据电子转移守恒n(KCl)=n(KClO),由钾离子守恒:n(KCl)+n(KClO)=n(KOH),故n(KClO)= n(KOH)= amol,转移电子最小物质的量
= amol×1= amol;故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的范围: amo ≤n≤ amol,D正确。故选C。
3
8.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 答案C
解析通入Cl2后的反应为Cl2+2Br
+
-
2Cl+Br2,A项正确;粗盐中Mg、S 等杂质可加入沉淀剂除
-2+
-
去,K等杂质只能通过重结晶除去,B项正确;工业生产中常用石灰乳作沉淀剂,C项错误;苦卤中含溴离子少,通Cl2后生成的Br2浓度小,吹出后通入SO2吸收可以使溴富集,D项正确。
9.(2018·安徽六安一中段考)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有如图所示关系,根据图示转化关系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可用淀粉KI试纸和食醋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
B.足量Cl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白的原因可能是5Cl2+I2+6H2OC.由图示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2>I
D.途径Ⅱ中若生成1 mol I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 答案C
解析碘盐中含有I ,在酸性条件下可被I还原生成I2,淀粉KI试纸会变蓝,A正确;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可知,试纸变白原因可能是5Cl2+I2+6H2O
---
2HIO3+10HCl
-
2HIO3+10HCl,B正确;根据途径Ⅰ可知氧化性:Cl2>I2,
---
根据途径Ⅱ可知氧化性:I >I2,根据途径Ⅲ可知氧化性:Cl2>I ,C错误;根据关系式:2I ~I2~10e可知,若生成1molI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D正确。
10.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2Fe+Br2
2+
2Fe+2Br、2Fe+2I
3+-3+-
2Fe+I2,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2+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