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一中2012级学案 科目高一语文 编制 审核 高一备课组 班级 学生姓名
《采薇》
※学习目标:
1、 准确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与意义,了解重点字词所包含的文言现象。 2、 了解《诗经》常识:重章叠句。
3、 了解家国之思的文化内涵,体会戍边士兵各种复杂情感。
4、 通过意象体会诗歌的情感,并尝试借助某个意象来抒发某种情感。 ※学习重点:
1、 在把握形象的过程中体会主人公内心丰富的情感。
2、 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掌握文言实词及文言现象。 ※学习难点:
对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的揣摩。
※学习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诵读法、探究法 ※学习指导:诵读—探究—交流—归纳—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导入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就让我们回到我们诗歌源头《诗经》,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一、 基础积累 1、文学常识
《大雅》当中的作品就史官写的多一些,《小雅》当中以贵族,有一定文化的人作的多一些。而这一首诗,是民歌的形式,是一个征人的口气来写的,我们就假定这个诗的作者就是出征的战士,是在回来的路上作的。 2、课文梳理(给重点词注音、释义并翻译全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词类活用
4、古今异义
5、通假字
6、一词多义(一并归纳《氓》)
二、合作探究
1作者怎样写征夫渴望回家的?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从文本找出。
明确:通过时间推移来表现他内心的渴望。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采
薇采薇,薇亦刚止”
2提问:诗歌前三节诗句有什么的特点?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手法: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 作用: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
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
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3提问:作者除了上文写征夫思归外,第四、五章还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 平定一中2012级学案 科目高一语文 编制 审核 高一备课组 班级 学生姓名
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4、最后一节是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历来为人称颂的诗句,几千年来激荡着读者的心,清人王夫之这样评价“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你是如何理解的?
鉴赏:这四句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韵味无穷,非常经典。当年我离开家乡,戍守边关,
正是风光旖旎的春天,春风中丝丝垂柳,仿佛亲人难分难舍的牵挂,生死未卜,离家的心是多么伤痛!现在,经过多少岁月,经过多少磨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风,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凄怆难言。回家的路那么漫长,谁理解自己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艰辛和内心的悲伤啊!
5、概括本诗思想感情。
明确:本文写一位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诗中抒情主人公感情极为复
杂,由于归期一拖再拖,加之无法向家里人传递问候,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走在回乡的路上也并没有感到轻松和喜悦,相反他的心被沉沉的悲哀压着。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情感,对战争的不满以及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孰轻孰重。
三、拓展 1、采薇
释义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用典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古诗词例句古诗词例句古诗词例句古诗词例句 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诗经名句
0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语出《诗经·周南 ·桃夭》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
0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 卫风 ·硕人》。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0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语出《诗经· 王风 ·黍离》。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
04、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语出《诗经 郑风 风雨》。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
因此,当意中人到来时,不由得欣喜若狂.诗句风格直率,无忸怩之态,十分快人心意。
0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语出《诗经 秦风 蒹葭》。译:芦荻青青,白露成霜,在这寂寞的秋日,亲爱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诗人以秋景作为发端,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忧患.因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节,天人相对,不能不激起满怀的悲绪,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悲凉感,而这几句诗可谓其滥觞。
0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译: [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07.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08.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出自《诗经·郑风·风雨》。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已]止。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09.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10.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译: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
11.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呜》。译: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13.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①[临]来到。 ②[履]踩,走。 14.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出自《诗经.小雅·伐木》。①[幽谷]深谷。
15.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①[靡]没有谁。 ②[鲜(xiǎn)]少。 ③[克]能。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16、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17、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1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19、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2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3、体悟戍边士卒内心情感——《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