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化学作业的布置
作者:顾尚智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9期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重大改革。新课程理论的作业必将成为教学与课程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促进教学与课程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平衡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新课程理论;化学作业;改革;深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5-0142-01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评价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作业评价虽有简短的文字交流,也生硬单一,缺乏教育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重大改革。新课程下的作业应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应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为了改变目前化学作业的不良现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可按下述思路进行改革:
1.将传统的“温故”性作业更多的转向研究性、预习性作业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预习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成为学习成功的第一步。讲新课前,首先给出预习提纲,指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教材,查阅资料,避免了阅读的盲目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体验自学的成就感,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讲“碳的单质”这一节时,提出了这样几个预习题: (1)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哪些?
(2)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什么?玻璃刀上镶嵌的是什么物质? (3)“铅笔是铅做的”这种说法对吗?铅笔上的“H”和“B”的含义是什么? (4)锁生锈打不开时,你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