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模仿的艺术
作者:韩静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8期
摘 要: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无处不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涉及绘画、书法、雕塑、文学、音乐、舞蹈、电影等各个领域。人类对艺术的探究从未间断和停止过。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对自然的模仿,艺术的创造是模仿自然创造的过程。艺术的模仿不是徘徊于自然的外表,而是深深透入真实的必然性。
关键词:艺术;模仿;自然;境界
中图分类号:J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038-01 一、绘画艺术与模仿自然的关系
纵观古今中外绘画史上,人类都非常注重对自然的模仿,但东西方对模仿自然的立场不同。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自汉魏六朝之后,自然形而下之意日益明显,抒情山水画以及田园诗大量涌现,使大自然的万物成为文人士大夫表达表达心境的形式。画家大多喜欢置身于大自然中,融入主观情感,将大自然中所见所闻表现在画面上。中国古代的文化区别于西方宗教对终极意义的追求,通过感性的客观自然得以实现。而西方却不然,以欧洲为例,他们所处的环境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其模仿自然主要建立在对自然、对科学的理性认识上。 (一)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石涛出生于“天崩地解”的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极为不安,削发为僧,半世云游,一生漂泊不定,居无定所,曾屡次游敬亭山、黄山及南京扬州等地。尊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大自然中吸取创作源泉,注重师法造化。由于饱览名山大川,作品不但流露出自由奔放的精神和震撼人心的力量,而且还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搜尽奇峰打草稿图》通过模仿自然来将自己的感觉、知觉和情感融入画中,客观自然表现地生动逼真,使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塞尚——自然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既得益于他超高的绘画造诣,也有因其吸收传统并重新审视与界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因素。塞尚说:“卢浮宫是一部可咨询的好书。但它只应该被看作是一种媒介。探讨大自然的无穷画面,才是必要的、最真实和最有神效的研究。”他虽非常推崇自然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但这并不是他艺术追求和表现的全部内容。主张将艺术家的情感融入艺术形象中,而不是单单机械刻板地描摹客观自然,冲破自然的逻辑限制和表面的视觉规律。《圣维多克山》最显眼的是挺立在画面中央阻碍观者眺望远处平原视线的那颗松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