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专题1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一、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学习重点: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学习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二、学习过程
1、基因工程的概念
回答:什么是基因工程?
2、科技探索之路(基因工程是如何发展起来的?阅读课本P2—3页) 思考并回答:
(1)基因工程是在哪些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哪些基础理论的突破催生了基因工程? (3)哪些技术发明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实施?
(4)你觉得,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能否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手术刀” 思考并回答:
(1)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来看,细菌等单细胞原核生物容易受到自然界外源DNA的入侵,那么这类原核生物之所以长期进化而不绝灭,有什么保护机制?由此可知,限制酶可以从哪些生物中分离出来?
(2)限制酶是如何切割DNA分子的?
(3)参考课本P4图1—2,指出限制酶能破坏那个磷酸二酯键。 (4)以EcoRI为例,画出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末端。 4、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 思考并回答:
(1)DNA连接酶是怎么分类的?
(2)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是一回事儿吗?有哪些区别?
(3)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作用效果一样大吗?为什么? 5、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 思考并回答: (1)载体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载体?把单独的DNA片段导入受体细胞不行吗? (2)我们选用从霍乱弧菌中分离出来的质粒做载体,可以吗?为什么? (3)我们能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载体进入受体细胞?那如何鉴定呢? (4)如果载体上没有限制酶切割位点,能否把目的基因运输进入受体细胞? 6、活动:模拟操作重组DNA分子
(分组进行;完成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三、反思总结 工具名种类 作用 称 [来源学#科#网]限制酶 DNA连接酶 载体
四、当堂检测 精品文档
学习资料
专题一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一、教材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是专题1《基因工程》的第二节,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上承《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下接《基因工程的应用》。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教学内容多,难点多,最好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简述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 2.能力目标:
尝试设计某一转基因生物的研制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 2、教学难点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多,难点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之前应该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尽量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初步把握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落实预习的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5)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
(1)什么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概念)
(2)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有哪些?(限制酶、DNA连接酶、载体)
(3)运载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有标记基因;能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自我复制或者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随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基因工程》的核心内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精品文档
学习资料
标,强调重难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学生每两人为一组(可以是同桌),结合教材,思考并回答学案上的问题。 1、目的基因的获取(想一想,为什么要有这一步?)
思考并回答: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哪些? (2)为什么要建立基因文库?怎么建立的? (3)如何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4)为什么要建立cDNA文库?如何获取cDNA? (补充真核生物基因与原核生物基因比较) (5)PCR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6)如何获取引物?
(7)PCR技术扩增的过程是?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为什么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单独的DNA片段能不能稳定遗传?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成包括哪些元件? (绘制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
(3)什么是启动子、终止子?他们位于哪里?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要有标记基因?它的作用是?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想一想,为什么要导入受体细胞?在外界能不能维持稳定和表达?) (1)什么是转化?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哪些?最常用的方法是?哪些细胞可以作为受体细胞?(结合示意图,了解农杆菌转化法的基本过程)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基本操作程序是?要用到什么技术?哪些细胞可以作为受体细胞?
(4)早期的基因工程为什么选择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 (5)大肠杆菌细胞最常用的转化方法是?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为什么要检测和鉴定?) (1)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可以从什么水平来做? (2)核酸杂交技术基本过程是? 什么是探针? (3)如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 (4)如何从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转基因抗虫棉?
1、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参考导学案)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课下大家做一下本节课的课后练习。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基因工程的应用,大家做好预习。 九、板书设计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获取方法:
1、 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7、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精品文档
学习资料
8、通过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
2、导入植物细胞 3、导入动物细胞 4、导入微生物细胞
四、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
2、个体生物学水平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内容较多,建议2个课时完成。难点较多,所以要加强预习环节,另外教学媒体的利用,也有利于解决每一个程序中的技术难点。如在学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时,要结合模式图,说明插入元件的位置及其作用;又如,学习目的基因导入的方法时,可以借用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农杆菌转化法以及相关的图,讲清具体方法。攻破一点后,再扩展到其它导入方法。
授课时,先解决为什么分四个步骤的问题,然后解决每一步骤的技术方法问题,再通过设计某一转基因生物,将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有机地串联起来。 专题一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一、学习目标
[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1.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应用及取得的丰硕成果。 2.关注基因工程的进展。
3.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基因工程在农业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 2难点:基因治疗 三、学习过程
Ⅰ、植物基因工程的成果: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 能力,以及改良农作物的 和利用植物生产 等方面。 (一)抗虫转基因植物
1.杀虫基因种类:Bt毒蛋白基因、 抑制剂基因、 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等。
2.成果:抗虫植物:棉、玉米、马铃薯、番茄等。 (二)抗病转基因植物
1.植物的病原微生物: 、真菌和细菌等。 2.抗病基因种类
(1)抗病毒基因:病毒 基因和病毒的复制酶基因。 (2)抗真菌基因: 基因和抗毒素合成基因。 精品文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