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设计
力不足。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风就在下面了,然后才能乘风飞翔;背驮着青天,没有什么东西阻拦它,然后才能计划着向南飞。
六、指名学生读、齐读、互读、比赛读
七、布置作业 1、读背本文 2、预习 《庄周梦蝶》
东海之大乐
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目标:
1、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2、追求高尚境界,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情感目标
一、导入: 人的发展,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因素,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善于学习的人会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去纠正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人生之路也由此而伸向一个更高的增加境界,在《东海之大乐》这篇选文中,河伯就是这样一个人,正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勇于自己的不足,所以河伯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他的人生境界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分组朗读)
(二)梳理内容: 要求:结合注释自读,不懂的字词句组内交流,请一位同学讲解
第1节: 时:按时 灌:流入 尽:全 旋:转过,调转 少、轻:形容词做意动,认为……很少,认为……很轻 难穷:难以穷尽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见……于:被……
第2节: 拘:局限 于:被 虚:所处环境 盈:溢出 虚:减少 过:超过 为:用 数:计算 自多:自夸 不似:不就像…… 卒:聚集 又奚以自多:宾语前置句
(三)探究
1、河伯和海神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河伯:知错能改,善于纠正自身不足的人。 海神若:谦虚不自满的人。 2、海神若的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满,而是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去认识未知的领域,去见识未知的世界,这样才能够达到人生新的境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则寓言故事含义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1、学习上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知识领域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2、不自满,不自傲,虚心接受,不断提高个人的人生境界,实现更大的理想。
三、总结: 生活中、学习上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只有不自满的人,只有虚心的人才能够有的收获,取得新成功。要做到这样,首先就是我打消自满自傲的念头,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添补自己的无知,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迈入一个新的境界。
四、作业:1、课本上完成练习二 2、完成《导学》本课练习
3、预习《尊生》第2则,思考:匠石与栎社树议论的出发点是什么? 板书设计:
河 伯:自以为是 旋面自责 (知错,不应自满) 虚心自处 完善自我
海神若:谦 虚 循循善诱 (语大理,不自多)
尊 生
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目标:
1、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 37 -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设计
2、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情感目标
一、导入: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也是人类大家庭的成员,人与人之间应当是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而不应当成为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更不应当用自己的私利标准去要求别人,要懂得尊重他人。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第2则 要求,读要正确,读出文章的意义,读出重点内容。 (二)梳理内容
第1节: 蔽:遮蔽 絜:测量 临:从高处往下看,意即“俯瞰” 可以:可以用来 旁:将近 市:赶集
第2节: 厌:满足
第3节: 已矣:够了,不要再说了。 若是:像这样
第4节: 剥:击打 辱:挫伤 泄:拖拉 苦其身:形容词作使动用,使……受苦 终:终了,享尽 几:几乎 为:对于 使:假使 物:当做是有用的物,名词作动词 而:通“尔”,你 自掊击于世者也: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三)探究: 1、匠石与栎社树议论的出发点是什么?
明确:匠石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栎社树关注的是能不能存活下来才是有用,出发点不同,自然对待对方的态度也就不同了,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了。
2、栎社树的话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有意义吗?
明确: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应当用“有利”和“无利”来衡量,而应当平等相待,尊重对方的生命与尊严 ②(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即可)
三、总结: 人与人之间应当是平等的,不应该互相利用,更不应该单方面地占有对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生命和尊严。
四、作业:
1、课本完成练习二、四
2、完成《导学》本课练习 3、预习《墨子》选读——《兼爱》,思考: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与我们当前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什么联系?
恶乎往而不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技能目标
(1)翻译有关语句和文段。
(2)鉴赏、评价文中所用寓言故事。 3·情感目标
(1)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 (2)学会在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 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3 、 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情感目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用一般残疾人与海伦·凯勒进行比较,引出课题。 二、朗读课文。要求,读要正确,读出文章的意义。 三、通假举要 颐隐于齐(\\'齐\\'通\\'脐\\') 亡,予何恶(\\'亡\\'通\\'无”)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县\\'通\\'悬\\') 不翅于父母(\\'翅\\'通\\'啻\\') 取妻者止于外(“取\\'通\\'娶\\') 故不足以滑和(“滑\\'通\\'汩”)
课文中还有好几个通假字,大家课后再找出来记一记。 四、古今异义
其妻子环而泣之(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今一犯人之形而日(古义:犯,承受;\\'人\\'不与\\'犯\\'连读,应读为\\'人之形\\';今义:犯人是指犯罪的人,特指在押的。)
- 38 -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设计
丈夫与之处者(古义:成年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无几何也(古义:多久;今义:多少;几何学。)
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古义:南面代称君主之位,面向南而坐;今义:表方向,与“北面\\'相对。) 恐吾无其实(古义:实在的政绩;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五、一词多义
恶 卫有恶人焉(丑陋) 恶乎往而不可哉(哪里) 死亦我所恶也(讨厌,厌恶) 更 更上一层楼(再) 岂更驾哉(更换) 欲通便,道必更匈奴中(经过,经历) 罪 彼何罪焉(罪过)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守(惩处,处罚)
善 乃所以善吾死也(善待) 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 济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拯救、挽救)
晋师济河(渡、渡过)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成就) 意 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感觉到、想法)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图)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意料、预料) 信 不至乎期年,而寡之信之(信任)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实()信言不美:真实的话未必动听)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确实是正确) 言必信,行必果(讲信用) 六、学习本课重点词语 ①尻(kāo):脊骨最下端,也乏指臀部。 ②莫逆于心:内心相契,心照不宣。 ③问:拜访、问候。 ④拘拘:曲屈不伸的样子。 ⑤曲偻(lóu):弯腰。发背:背骨外露。 ⑥五管:五脏的穴口。 ⑦颐(yí):下巴。齐:肚脐,这个意思后代写作“脐”。 ⑧句(gōu)赘:颈椎隆起状如赘瘤。 ⑨沴(lì):阳阳之气不和而生出的灾害。 ⑩)跰(piánxiān):蹒跚,行步倾倒不稳的样子。 (11)浸:渐渐。假:假令。 (12) 时夜:司夜,即报晓的公鸡。 (13) 鸮(xiāo):斑鸠。炙(zhì):烤熟的肉。“鸮炙”即烤熟的斑鸠肉。 (14)得:指得到生命,与下句的“失”表示死亡相对应,“得”、“失”也即生、死。 (15) 时:适时。 (16) 顺:指顺应了规律。 (17) 喘喘然:气息急促的样子。 (18)叱:呵叱之声。 (19) 怛(dá):惊扰。化:变化,这里指人之将死。 (20) 为:这里是改变、造就的意思。 (21) 阴阳:这里指整个自然变化。 (22) 翅:这里讲作“啻”,“不翅”就是不啻。 (23) 冶:熔炼金属;“大冶”指熔炼金属高超的工匠。金:金属。 (24)踊跃:跃起。镆铘:亦作“莫邪”,宝剑名。相传春秋时代干将、莫邪夫妇两人为楚王铸剑,三年剑成,雄剑取名为“干将”,雌剑取名为“莫邪”。 (25) 成然:安闲熟睡的样子。寐:睡着,这里实指死亡。 (26) 蘧(qú)然:惊喜的样子。觉:睡醒,这里喻指生还。
七、翻译本文题目,思考它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八、写作特点
(1)寓言中蕴哲思。本文依然是采用寓言故事说理。从子舆病后的\\'奇状\\',说明人的死生存亡实为一体,无法逃避,因而应\\'安时而处顺\\'。
(2)夸张手法的运用。不论是写子舆病的怪状,还是写哀骀的丑相,作者都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在大胆的夸张中更让人体会到像他们这样的人心内的巨大的精神魅力,即\\'道\\'的作用。
五、总结:
六、做课后练习。 七、作业:
1、预习《墨子》选读——《兼爱》,思考: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与我们当前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什么联系?
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兼爱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2、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3、情感目标: 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墨子思想的理解、说理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找资料,了解墨家思想的特点,及其与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 39 -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设计
先让学生看课本“引入话题”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诞生了——他就是墨子。墨子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和努力。墨子的精神,直到今日读来,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因此,让我们敞开心扉再次走进墨子的伟大思想王国吧!
二、墨子生平及思想简介(用提问法介绍) 墨子姓墨名翟。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如楚国欲攻打宋国时,墨子就派学生禽滑厘带领300多人保卫宋国。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伍。
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利益呕心沥血。 墨子与鲁班还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三、熟读课文,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 四、学习重难点字词句 1·通假举要 既以非之(“以\\'通\\'已\\') 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于\\'通\\'迂”)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辩\\'通\\'辨”)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要\\'通\\'腰”) 教驯其臣(\\'驯\\'通“训\\') 破碎乱行(\\'碎\\'通\\'萃”) 贵必敖贱(\\'敖\\'通\\'傲”)
2·古今异义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用来……的,拿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古义:破,人群分散,行列混乱;碎,通\\'萃\\',聚集;今义:破成碎块。) 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古义:从,跟从,跟随。而,连词\\'来\\';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3·一词多义 以不相爱生(因为) 以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用) 人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连词,表并列) 之 是以仁者非之(代词\\'它”) 此何难之有焉(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助词\\'的\\') 恶 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厌恶)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坏的,不好的) 独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惟独,只)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自)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难道)
4、串解课本中其它重要词语。 五、学生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做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
二、看题目及课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 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
三、在墨子眼中,“天下之害”有哪些具体体现? 见课本第一段。
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 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灾难,人间的一切邪恶,包括盗窃、杀人、战争、怨仇、嫉恨、诈骗等等违法犯罪现象都是不相爱带来的恶果。而要改变社会,包括调解社会矛盾和由乱变治等,即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五、墨子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墨子因不明了社会治乱的根源,从而提出不分\\'王公大人\\'与\\'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兼爱\\'“同利\\'的主张。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他没有意识到人民的力量。所以此种主张只是一种善良的幻想。 六、你对“兼相爱,交相利”有何看法?也可以谈谈它给你的启迪。 有的人在人家休息时间或安静学习时大声谈论,有的人为了求快,打饭或看病时喜欢插队。这些人就属于那种自爱而不知道相爱的人。人应该从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狭中超脱出来,由此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七、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从历史进程看,儒学早于墨学。墨子曾学习于儒门,接受过孔子思想的训练,后来深感儒家厚葬浪费财物而贫民,服丧时间太久伤害身体而妨碍工作,于是反叛儒家自立门户,墨子的许多学生也是如此。如曾一度受业于孔子的大弟子之一子夏,后来师从墨子,并成为墨家学派的著名人物。由
- 4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