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
4 农村分类
为了便于对某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活污水处理进行分类指导,本指南根据某省各地农村的经济状况、基础设施、卫浴设备及其他现有条件等,把农村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
1、基础条件较好
是指经济状况较好,户内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完善,各家各户均有卫浴设备,村容村貌较好的农村。
2、基础条件一般
是指经济状况一般,户内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较完善,部分村户内有卫浴设备,村容村貌一般的农村。
3、基础条件较差
是指经济状况较差,户内给排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个别村户内有卫浴设备,村容村貌较差的农村。 5 某省农村生活污水特征 5.1 水量 5.1.1 用水量
某省农村地区用水类型包括自来水、井水和河水等。居民用水量受经济状况、供水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直接影响。在具体确定用水量时,需以表5-1中数值为基础,结合当地居民的用水现状酌情确定。
表5-1 某省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参考取值
— 9 —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
村庄类型 基础条件较好,自来水普及,各家各户均有卫浴设备,给排水设施完善 基础条件一般,自来水普及,部分村户内有卫浴设备,给排水设施较完善 基础条件较差,各村户水源为自打井,个别村户内有卫浴设备,给水排水设施不完善 用水量(升/人·日) 100~120 50~100 30~50 5.1.2 排水量
农村居民的排水量宜根据对村庄卫生设施水平、排水系统的组成和完善程度等因素的实地调查情况确定。根据《华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9月),农村生活污水排水系数为0.33~0.39,远低于城市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水系数。其原因是村民生活习惯的影响,如一部分用过后仍然比较清洁的水被直接再利用,没有排入下水道。因此,某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与农户卫生设施水平、用水习惯、排水系统完善程度等因素有关,可根据实测数据确定,或参照表5-1中的用水量和5-2中的排水系数确定。
表5-2 某省农村居民生活排水量参考取值
排水收集特点 全部生活污水混合收集进入污水管网 只收集全部灰水进入污水管网 只收集部分混合生活污水进入污水管网 只收集部分灰水进入污水管道 (引自:《华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排水系数 0.8 0.5 0.4 0.2 5.2 水质
某省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农家的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洗漱排水及其他排水等。污水水质随污水来源、
— 10 —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
有无水冲厕所、时段特征等变化幅度较大。因此,在确定用水水质时,需以表5-3中数值为基础,结合当地居民的用水现状酌情确定。
表5-3 某省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水质参考取值
序号 1 2 3 4 5 项目 pH 化学需氧量 悬浮物 氨氮 总磷 参考值 6~9 150~500 100~200 15~65 1.3~6.5 备注 无量纲 单位:mg/L 单位:mg/L 单位:mg/L 单位:mg/L 6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般要求 6.1 选址要求
1、应结合当地总体发展规划和环保规划;
2、应结合当地地形特点,村内管网情况及当地主导风向等,优先选择在地势相对较低,管网铺设相对容易,主导风向为下风向的位臵;
3、如选在河流周边,应符合防洪规划;
4、污水处理选址应远离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区域。 6.2 收集要求 6.2.1 排水体制
1、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的农村,宜采用雨水和生活污水分流制;
2、对于基础条件一般,并且已经采用合流制的农村,宜采
— 11 —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
用截留式合流制,逐步改造为分流制;
3、对于基础条件较差的农村,可采用合流制或截流式合流制,待基础条件改善后改造为分流制;
4、合流制、截留式合流制、分流制如图6-1至6-3。
雨水 生活污水
雨水 生活污水 管道 生活污水 截留设施 污水处理 初期雨水 后期雨水 管道 利用 排放 管道 污水处理 管道 利用 排放 图6-1 合流制排水体制
排放 图6-2 截留式合流制排水体制
雨水 生活污水 雨水管道或地表径流 污水管道 排放 利用 管道 生活污水处理 图6- 图6-3 分流制排水体制
6.2.2 收集管网
1、雨水收集
①雨水应充分利用地表径流或现有管道沟渠排放; ②雨水排放应尽量考虑自流排水,管道或沟渠坡度应满足重力自流的要求;
③雨水管道或沟渠应定期清理,避免其中杂物随地表径流污染水环境。
2、农村生活污水收集
— 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