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率众军进桃战 C. 自将锐卒拒新阳 自将锐卒拒新阳 D. 封韩湛为列侯,黔陵关内侯 答案 B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光武帝即位后,任命庞萌为侍中。庞萌为人谦逊恭顺,很得光武帝信任,然而领兵谋反,光武帝大为恼怒,亲自率兵讨伐。
B.反叛初期,庞萌和光武帝原来敌人董宪等勾结,集结大量兵力,势力较为强大,有能力主动发起进攻。
C.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庞萌、董宪连连溃败,逃入缯山后,董宪原来属下的吏士重新聚集,将董宪迎入郯城,但郯城也随即失守。
D.大势已去后,董宪、庞萌想要归顺投降,却被吴汉属下韩湛斩杀,并且首级都被传送到洛阳。
答案 D
12.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以庞萌社稷之臣,将军得无笑其言乎?
译文: (2)知五校乏食当退,敕各坚壁以待其敝。
译文: (3)宪乃流涕谢其将士曰:“妻子皆已得矣。嗟乎!久苦诸卿。”
译文: 答案 (1)我曾经认为庞萌是社稷之臣,将军们该不会笑话我的那些话吧?
(2)(光武帝)知道五校的士兵食物匮乏会退去,命令各处巩固好军营,来等待敌军疲惫困顿。
(3)董宪于是流泪向将士们道歉说:“妻子儿女全都已被抓!哎呀!长期以来让各位受苦了。”
译文
庞萌,山阳人。当初逃命藏身在下江的军中。淮阳王刘玄即位,让他做了冀州牧,率领军队,在尚书令谢躬的统率下,共同击破王郎军队。等到谢躬失败被刘秀所杀后,庞萌于是归顺投降了刘秀。光武帝(刘秀)即位,让他做了侍中。庞萌为人谦逊恭顺,很为皇帝信任和喜爱。光武帝常常称赞他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
说的是庞萌。”给他授官为平狄将军,和盖延一起进攻董宪。
当时,诏书都是独独下给盖延而没有下到庞萌处,庞萌认为是盖延说了自己的坏话,产生疑心,于是反叛。光武帝听说后,十分生气,于是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庞萌。给各个将领写信说:“我曾经认为庞萌是社稷之臣,将军们该不会笑话我的那些话吧?老贼应当被灭族。一定要各自勉励军队,会集睢阳!”董宪听说光武帝亲自讨伐庞萌,于是和刘纡、苏茂、佼彊离开下邳,回到兰陵,派苏茂、佼彊帮助庞萌,会合三万兵力,急速围攻桃城。
光武帝当时正到蒙城,听说此事,于是留下辎重,自己率领三千轻骑兵,几万步兵,昼夜不停地奔赴桃城,驻扎在任城,距离桃城六十里。第二天早上,诸将请求进攻,贼人也统率士兵进行挑战,光武帝不听这些,于是让士兵休息整顿,保养锐气,来挫败敌人的锋芒。城中宋军听到光武帝到来的消息,军心更加稳固。当时吴汉等人在东郡,光武帝派出使臣快速把吴汉召来。庞萌等于是用全部兵力进行攻城,二十多天,士兵们疲惫不堪却不能攻下。等到吴汉和各个将领到来,光武帝于是率领众军进入桃城作战,光武帝亲自搏击战斗,大破庞萌。庞萌、苏茂、佼彊夜里丢弃辎重逃跑,董宪于是和刘纡率领其几万兵卒全部屯驻在昌虑,他自己率领精锐士卒在新阳抵抗。光武帝先派出吴汉击破他,董宪逃跑到昌虑。吴汉进入新阳驻守,董宪惊恐,于是招诱五校余贼步骑兵几千人屯驻建阳,距离昌虑三十里。 光武帝到达蕃,距离董宪所在之处有百余里。诸将请求进攻,光武帝没有答应,他知道五校的士兵食物匮乏会退去,命令各处巩固好军营,来等待敌军疲惫困顿。不久,五校的粮食耗尽,敌人果然带兵离去。光武帝于是亲临战场,从四面攻击董宪,三天后,又一次大破董宪,敌军四处奔逃离散。光武帝派遣吴汉追击敌军,佼彊率领兵卒投降,苏茂投奔张步,董宪和庞萌逃跑到缯山。几天后,董宪属下的吏士听说董宪还在,又都来相聚,共有上百骑兵,他们接迎董宪进入郯城。吴汉等军又攻占郯城,董宪、庞萌逃跑到保朐。刘纡不知道该归附何处,军士高扈砍下他的头投降,梁地全都平定。
吴汉进军包围保朐。第二年,城中粮食尽,董宪、庞萌秘密逃出,攻袭占领赣榆,琅邪太守陈俊攻击他们,董宪、庞萌逃跑到泽中。恰逢吴汉攻下保朐城,进城后将敌人的妻子儿女全都抓获。董宪于是流泪向将士们道歉说:“妻子儿女全都已被抓!哎呀!长期以来让各位受苦了。”于是率几十骑兵趁夜里离去,想要从小路归降,然而吴汉的校尉韩湛追击斩杀董宪在方与,方与人黔陵也斩杀了庞萌,两人把敌人的首级送到洛阳。光武帝封韩湛为列侯,黔陵为关内侯。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练习。
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袭破(唐)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耶?”
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勣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建德兵出,乃.稍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
(玄武门之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
然,击道宗目几眇。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
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谥“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翼王出,率兵还战 翼:掩护 .B.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 略:攻打 .C.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 班:排列 .D.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 怪:怪罪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 .A.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我终不以谗害良士 .B. 敛资财以送其行 .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 .C.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 .D.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答案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抓了起来,要杀他。秦王不仅下令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
B.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对方不会就此罢休。果然后来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
C.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满,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
D.这篇文章通过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来表现人物性格,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 答案 C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译文: (2)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
译文: (3)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
译文: 答案 (1)尉迟敬德如果一定要反叛的话,难道会在寻相(造反)之后吗? (2)秦王对我实在是有再生之恩,(我)才拿生命来报答他的恩情。
(3)您的忠心就像山岳一样,即使积蓄成斗的金银(送您),又怎么能改变它呢? 译文
尉迟敬德,名恭,是朔州善阳人。隋朝大业末年,刘武周作乱,让他做了偏将。与宋金刚一起击败了永安王李孝基,活捉了独孤怀恩等。唐高祖武德二年,秦王在柏壁作战,宋金刚兵败逃往突厥,尉迟敬德集合剩余的队伍据守介休。秦王派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招降他,于是和寻相献城投降,跟从秦王一起攻打王世充。后来寻相反叛,诸将怀疑尉迟敬德将叛乱,把他抓了起来。屈突通等人对秦王说:“尉迟敬德为人剽悍骁勇,现在抓了他,猜疑和叛乱之心已经结下,不赶快杀了他,后悔就来不及了。”秦王说:“不能这样。尉迟敬德如果一定要反叛的话,难道会在寻相(造反)之后吗?”于是放了他,领他到自己的卧室内相见,对他说:“大丈夫凭义气相许,小的嫌怨不值得放在心上,我终不会因谗言而害了忠良。”于是赐给他一些金银,说:“你若是一定要离开,把这些作为你的盘缠吧。”这一天秦王等在榆窠狩猎,恰逢王世充亲自率兵数万来挑战。单雄信,是王世充的猛将,骑马直接奔向秦王,尉迟敬德催马大喊着横刺过来,单雄信从马上掉下来,尉迟敬德于是掩护着秦王撤退,又率领士兵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