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8 22:41: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作者:张伯岩 王芳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08期

摘要 介绍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防治方法,以为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6.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098-02 1 大豆紫斑病 1.1 发生症状

主要危害豆荚和豆粒,也危害叶和茎。苗期染病,子叶上产生褐色至赤褐色云纹状圆形斑。真叶染病初生紫色圆形小点,散生,扩展后形成多角形褐色或浅灰色斑。茎秆染病形成长条状或梭形红褐色斑,严重的整个茎秆变成黑紫色,上生稀疏的灰黑色霉层。豆则呈紫色斑,内浅外深。豆粒染病形状不定,大小不一,仅限于种皮,严重的整个豆粒变为紫色,有的龟裂。

1.2 防治方法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生产上抗病毒病的品种同时较抗紫斑病。二是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用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或40%大富丹拌种。三是大豆收获后及时进行秋耕,以加速病残体腐烂,减少初侵染源。 2 大豆霜霉病 2.1 发生症状

大豆各生育期均可被害。带菌种子引起幼苗系统侵染,子叶不表现症状,第1对真叶从叶基部开始延叶脉出现大块褪绿斑块,其他复叶也有相同的症状,以后全叶变黄而枯死。 2.2 防治方法

大豆霜霉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选育抗病品种。根据各地病菌的优势小种选育和推广抗病良种。二是进行种子处理。用瑞毒霉,或以克霉灵、福美双及敌克松拌种,效果很好。三是清除病苗。病苗症状明显,易于识别,铲地时可结合除去病苗,消减初侵染源。四是喷洒药剂。病害流行条件出现时,及早用百菌清、多菌灵、退菌特等喷施防治[1-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大豆灰斑病 3.1 发生症状

大豆灰斑病也称蛙眼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子叶、茎、荚和种子。 3.2 防治方法

灰斑病的防治着重于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加强农业防病措施,流行年适期喷药,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抗灰斑病的品种资源较丰富,近年已培育出合丰29、垦农4号、东农42号、长农16、东农43号和东生1号等抗病品种,但品种抗性持续时间较短,需经常监测各地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的变化,以便选择新的抗病品种。 4 大豆褐斑病 4.1 发生症状

大豆褐斑病又称斑枯病,叶片染病始于底部,后逐渐向上扩展。 4.2 防治方法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实行3年以上轮作。三是发病初期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可杀得微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300倍液,隔10 d左右防治1次,防治1~2次。 5 大豆胞囊线虫病 5.1 发生症状

大豆胞囊线虫病主要危害大豆根尖。 5.2 防治方法

一是与非寄主植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二是适当免耕。免耕可减少病源传播,从而减轻发病。三是因地制宜选用抗线虫病品种。同一地区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抗病品种。四是进行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1%~0.2%的1.5%菌线威颗粒剂,对过筛湿润细土100~200倍,拌种后可直接播种。五是进行土壤处理。要求将药剂施于表层20 cm的土壤中,与种子分层施用。可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20 kg/hm2,或15%涕灭威颗粒剂10.5~15.0 kg/hm2,或5%甲拌磷颗粒剂120 kg/hm2,或10%涕灭威颗粒剂37.5~75.0 kg/hm2。在播前15~20 d沟施,用细土拌匀后施入土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6 大豆食心虫 6.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6 mm,翅展12~14 mm,黄褐色至暗褐色。全国各地1年均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东北地区越冬幼虫于7月中、下旬开始破茧而出,爬到土表重新结茧化蛹。

6.2 防治方法

一是农业防治。大豆食心虫食性单一,飞翔能力弱,可采取远距离轮作,在距前一年大豆田1 km以外的地块种植,可显著降低当年的蛀荚率。二是药剂防治。在卵高峰后3~5 d,喷洒广谱性杀虫剂,有一定防治效果[3]。 7 东方蝼蛄 7.1 形态特征

成虫长30~35 mm,前胸宽6~8 mm,浅茶褐色,密生细毛。 7.2 防治方法

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 mL,或50%辛硫磷乳油100 mL,对水2~3 kg,拌麦种50 kg,拌后堆闷2~3 h。对蝼蛄、蛴螬、金针虫防效好。 8 东北大黑鳃金龟 8.1 形态特征

成虫长16~21 mm、宽8~11 mm,黑色或黑褐色,具光泽。 8.2 防治方法

一是农业防治。对于蛴螬发生严重的地块,在深秋或初冬翻耕土地,不仅能直接消灭一部分蛴螬,并且将大量蛴螬暴露于地表,使其被冻死、风干或被天敌啄食、寄生等,一般可压低虫量15%~30%,明显减轻第2年的危害。二是药剂防治。选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1 000倍液、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30%敌百虫乳油500倍液,或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喷洒或灌杀。 9 大豆蚜虫 9.1 形态特征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nhy212whz92i2p9mey92mdyx4233001c9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