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艺流程见图17所示。
⑵ 外观检查时,接头焊包应均匀饱满,钢筋表面无明显烧伤等缺陷;接头处的钢筋轴线偏移不得超过钢筋直径的0.1倍,同时不得大于2mm;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强度检验时,每300个同类型接头为一批进行检验;拉伸试验时,取三个试样拉伸试验不得低于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如有一个试样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的数值,应采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检。
拆除夹具、回收焊剂 检查清理焊包
图17 电渣压力焊工艺流程图
4.9.2 钢筋闪光对焊
钢筋闪光对焊采取预热闪光对焊;正式焊接之前,应试焊、做班前试件,应按选择的焊接参数焊接6个试件,其中3个做拉力试验,3个做冷弯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焊接参数成批生产;通电后,应使两根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使钢筋端面之间发生断续闪光,形成烧化预热过程。当预热完成,应立即转入连续闪光和顶锻。 4.9.3 钢筋冷挤压连接
⑴ 将钢筋插入套筒内,使钢套端面与钢筋伸入位置标记线对齐。
⑵ 按照钢套筒压痕位置标记,对正压模位置,并使压模运动方向与钢筋两纵肋所在的平面相垂直,保证最大压接面能在钢筋的横肋上。
⑶ 压接采用预先压接一半钢筋接头,然后吊运到作业部位,完成另一半钢筋接头,这样可以减少高空作业的难度,加快施工速度。 ⑷ 施工时要正确掌握挤压工艺的三个参数: ①压接顺序:要从中间逐道向两端压接;
②压接力:压接力的大小以钢套筒与钢筋紧密紧固为好,可按有关规定执行; ③压接道数:它直接关系到接头质量和施工速度,亦可按有关规定执行。 4.9.4 钢筋气压焊
⑴ 钢筋端面应切平,断面应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端面周边毛刺应去掉。
⑵ 清除压接面上的锈、油污、水泥等附着物,并打磨见新面,使其露出金属光泽。 ⑶ 钢筋的压接接头应布置在数根钢筋的直线区段内,接头位置应按规定错开。
⑷ 两钢筋安装于夹具上,应夹紧,并加压顶紧。两钢筋轴线要对正,并对钢筋轴向施加5~10N/mm初压力。 2 ⑸ 钢筋气压焊的开始阶段宜采用碳化焰,对准两钢筋接缝处集中加热,并使其淡白色羽状内焰包住缝隙或伸入缝隙内,并始终不离开接缝,以防止压焊面产生氧化。初期加压时机要适宜,宁早勿晚,升降要平稳。
⑹ 在确认两钢筋的缝隙完全粘合后,应改用中性焰,气压焊面中心1~2倍钢筋直径的长度范围内,均匀摆动往反加热。
⑺ 压接后,当钢筋火红消失,即温度为600~650度时,才能解除压接器上的卡具。过早取下容易产生弯曲变形。
⑻ 在加热过程中,如果火焰突然中断发生在钢筋接缝已完全闭合以后,则可继续加热加压,直至完成全部压接过程。如果火焰突然中断发生在钢筋接缝完全闭合以前,则应切掉接头部分,重新压接。
⑼ 当风速超过三级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挡风措施,才能施焊。
⑽ 雨、雪天气不宜进行施焊作业。否则应采取有效的遮蔽措施。压接后的接头,亦不得马上接触雨、雪。 4.9.5 钢筋直螺纹连接
⑴ 钢筋端部的镦粗依靠专门设计制造的镦头机,每个镦头所需时间30-40s,每台班约可镦400-500个。镦头设备自重轻、便于运至工地对钢筋进行现场加工。 ⑵ 镦头结束后,在专用套丝机上切削加工螺纹。 ⑶ 现场用连接套筒对接钢筋,用普通扳手拧紧。 4.9.6 钢筋锥螺纹连接 ⑴ 钢筋加工步骤: ①下料; ②套丝;
③用牙型规检查套丝质量; ④用卡规检查丝头小端直径;
⑤在钢筋两连接端分别拧上塑料保护帽和按规定的力矩值拧上连接套,以保护锥螺纹和方便连接施工; ⑥存放备用。 ⑵ 连接钢筋步骤: ①钢筋就位;
②回收待连接钢筋上的密封盖和保护帽;
③用手拧上钢筋;
④按规定的力矩值扭紧钢筋接头,直到力矩扳手发出声响为止; ⑤用油漆在接好的钢筋接头上划上标记;
⑥质检人员按规定的力矩值检查钢筋连接质量,力矩扳手发出响声为合格接头; ⑦作钢筋接头的抽检记录。 4.9.7 绑扎接头
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应符合结构设计说明和规范规定。钢筋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5 质量控制及质量检测
5.1 质量标准 5.1.1主控项目
⑴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HPB235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度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② HRB335级、HRB400级钢筋,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做135度弯钩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 倍度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③ 钢筋做不大于90(2)钢筋安
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1.2 一般项目
⑴ 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
⑵ 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⑶ 箍筋的间距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有抗震要求时,弯钩角度为135度,弯钩平直长度为10d。
⑷ 钢筋对焊接头I、Ⅱ、Ⅲ 级钢筋无烧伤和横向裂纹,焊包均匀。对焊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度,对焊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mm。 ⑸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mm;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mm;箍筋内净尺寸:±5。
⑹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
绑扎钢筋网:长、宽±10mm,网眼尺寸±20mm;绑扎钢筋骨架:长±10mm,宽、高±5mm;受力钢筋:间距±10mm,排距±5mm,保护层厚度:基础±10mm,柱、梁±5mm,板、墙、壳±3mm;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mm;钢筋弯起点位置:20mm;预埋件中心线位置:5mm;水平高差:+3,0mm。 5.2 质量控制
5.2.1 柱子钢筋绑扎之后,不准踩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