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三维目标
1.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2. 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学情分析
在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如:遗传学符号,遗传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假说演绎法等。特别是学生已经在豌豆杂交实验(一)学习了孟德尔提出的分离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一些现象与本节有关。如有的孩子不仅表现了父亲的特征,又有与母亲相似的性状,这些现象都是自由组合现象的体现,可利用学生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入本节的学习。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离定律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的,学生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以演绎推理为主线,学生可以在积极的思维想象和推理过程中完成本节学习内容。
1.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在教材“问题探讨”中提到了“培育优质奶牛”的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出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性状可以是亲本性状的组合,进而使学生产生疑惑:亲代多种性状又是遵循什么规律传递给后代呢?
2. 理性思维训练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教材中展示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
题,调动学生发挥想象力,为理解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做铺垫。
3. 课本上通过图1-8展示了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实验分析图解,形象具体。
重点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课前准备
1 / 1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案
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图示
2. 相关课堂练习题幻灯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活动 一个品种的奶牛产奶多,另一个品种的奶牛生长快,我们当然希望培育出既能产奶多又能生长快的奶牛,思考: 1. 奶牛产奶多与生长快是不是一对相对性状?不同品种间的奶牛是不是只有一对相对性状? 学生活动 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教学意图 通过日常生活中有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不是。不只一对相对性状 2.小组讨论,产生疑问并说出自己的猜测 过渡 2. 如何才能让这些优良的性状组合在一起从而让奶牛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亲本的各种性状是如何遗传给后代的,应遵循什么规 承上启下 及时回顾已学重点知识,同时为本节学习做知识律。带着这些问题,下面我们进入本节的学习。 认真听讲,产生疑问 [回顾]上节我们学习了孟德尔做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复习: 1. F2中出现了几种性状?这种现象可称为认真回顾已学知识,回答: 1. 两种,性状分离现 复习导入 什么现象,性状分离比是多少? 2. 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提出了分离定律,该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象,性状分离比3:1 铺垫 2. 回顾基因的分离定律内容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过渡]孟德尔在研究中发现不同品种的豌豆间不止一对相对性状,当孟德尔完成了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后,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它性状有影响吗?当继续观察花园中豌豆后,他惊奇的发现只有两种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问题]1.孟德尔产生了哪些疑问? 2.孟德尔是如何设计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 认真听讲,同桌间讨论, 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科1. 黄色只能跟圆粒组合,而不能跟皱粒学思维的方法以及合作2 / 1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案
1实验过程 [师生合作]完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组合吗? 2. 阅读并观察图示,回答问题 交流的态度,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P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 F2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探究]1.亲本在杂交时需不需去雄,而F1自交时需不需去雄? 2.是不是黄色只能跟圆粒这种性状组合,而不回顾上节关于异花传粉的步骤并回答: 1. 需要,不需要。 及时复习上节内容加深记忆 自由组合现象 能跟皱粒组合? 2. 不是 3.不同于亲本的性状组合有哪些? 3. 黄色皱粒,绿色圆[小结]自由组合现象的定义。 粒。 他利用了数学统计的原理对F2进行了数量统计:在总共的到的556粒种子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的数量比接近于9:3:3:1. 小组讨论回答: 1. 粒色中黄色是显性 [讨论]1.若只研究粒色的遗传就不需要考虑粒型了,F1均为黄色,那么粒色中,显性性状是什么? 2.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F2黄色豌豆有多少颗,性状 2. 认真进行数据分析得出F2黄色:绿色接近3:1 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通过对上节的知识的回顾,为本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3. 每对相对性状的遗 2数据分析 [过渡]孟德尔并没有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对F2表现型的描述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上,那么他又从什么角度对该实验进行进一步分析呢? [设疑]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 3 / 1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案
绿色豌豆呢,比例约等于多少? 3.同理分析粒形的遗传,结果与只研究粒色时一样,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传依然遵循分离定律 [提问]1. F2中黄色圆粒豌豆在两对相对性状中体现出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占多少比例?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1.双显性个体占9/16 通过对实验结果表现型及数据的分析让实验过程的探究与科学方法的学习相结合 2.绿色皱粒体现出的性状类型都是隐性性状, 3.F2表现型的分析 4. F2中新的性状组合是什么,共占多少比例? 4.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共占3/8 [师生合作]完成上述问题 回顾:假说——演绎法 [回顾]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进行预测 实验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大胆的假设 [提出问题] 同学乙:控制不同性状的为什么F2四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9:3:3:1呢? 遗传因子的遗传是互不干扰的,可自由组合 学习目标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讲解] 1.孟德尔认为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过渡]孟德尔针对上述问题,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假设。 [过渡]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将两对性对性状的遗传一并考虑,F2四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9:3:3:1 ×(3:1) 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重点回顾假说——演绎法 [过渡]孟德尔通过观察实验发现了自由组合现象,并且利用数学统计的原理发现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性状分离比是9:3:3:1,而孟德尔最终提出自由组合定律使用的科学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比例是多少? 3.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各占多少比例?他们都体现出几个显性性状? 2.双隐形个体占1/16 3.各占3/16。均为单显性个体。 及时复习巩固上节假说——演绎法的同时,也为本节教学进行知识铺垫 结合已学知识,联想,如: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学甲:9:3:3:1=(3:1)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