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国崛起》论中国政治民主的内涵、特征与价值
一、选题的意义
“政治哲学中最古老而最新颖的话题无疑是民主,谈论最多分歧最大的话题无疑也是民主,最令人神往而最使人迷惑的话题无疑还是民主”。而在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追求民主的步伐。从最初的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到现代社会将间接民主又进一步丰富,民主追求的价值由实质民主向程序民主转变。因此,分析民主的的内涵、特征与价值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问题。
最近读起《大国崛起之英国》,感触颇深,特别是对伊丽莎白的民主政策印象深刻。关于“民主”这个全球性争议话题。近代以后,民主已经从一种少数政体变成多数政体,从原先的异常政体成为现在的常规政体,从源起西方的政治制度成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当代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声称自己是民主国家。但对什么是民主,如何评价民主,人们的观点不仅莫衷一是,而且常常针锋相对。
二、民主的内涵 (1) 民主的内涵概述
尽管对民主的含义、要素和标准总说纷纭,但在民主问题上各国学者事实上也有着某种共识。例如,民主的基本意义就是人民的统治和人民当家做主;民主是一系列保障公民自由、平等和人权的制度和机制;民主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民主理论的发展和变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民主应包含哪些核心价值”以及“这些价值应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从古希腊的人民民主到现代的多元民主、精英民主等理论的演变过程中,随着自由和权利等价值的概念内涵进一步扩大,以及民主价值实现途径的具体化、规范化、可操作化,“民主”有可能且有必要从政治层面进入普通民众日常世界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心灵的制度和文化。民主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强调低调价值的“生活民主”区别于政治民主,又可被视为政治民主的一种发展延伸,与政治民主形成关联与互动。从“政治民主”到“生活民主”,是民主理论变迁的一种应然趋势,也是民主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正是像伊丽莎白这样一个宽容的女王。虽然莎士比亚在戏剧中叫道“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者!”,伊丽莎白女王依旧可以很平静的坐在剧场欣赏戏剧。这种襟怀鼓励了英国国内人文思想的发展,给新事物新思想的发现发展开辟了很好的舞台。
(2)中国政治民主的具体体现
民主政治在每一个民族国家的体现和实现,都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民族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以及同一民族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都会面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形势和任务,因而也会有不同的具体实践模式。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国家(例如,谈到这个国家的民族纲领),那就要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特点。
就中国政治发展而论,近代以来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决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是:独立、民主、统一、富强。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社会必然要经历社会政治革命和政治制度的质变而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和新的时代特点,又客观地决定了中国社会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这也就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既定历史前提和现实基础,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切问题都必须从这个历史前提和现实国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具体路径等正是在这个历史和现实逻辑框架内确立的。
而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以民主选举和民主协商为基本形式,以民主法制建设为保证,内涵丰富,体系完备。
三、政治民主的特征 (1)政治民主的特征
政治民主到底有哪些特征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也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它的根本特征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其中,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其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最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作为上层建筑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经济基础而独立存在。
因此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这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追求的基本目标,不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现实客观条件而单独存在或实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决定了中国政治民主这一目标既具有理想性,又具有客观现实性。理想性体现为它是中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寄托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无限期望;现实性体现为它在中国要成为现实,需要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历史经验昭示:发展中国家要逐步走向现代化,维护国家权威和政治体系的稳定、有效运行至关重要。就当代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后发型现代化的特殊历史条件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使得政治权威获得的意义比其他国家更为重要。在很大程度上讲,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政治体系能够为现代化发展提供多大程度的政治支持。因此,确立国家权威,通过政治推动,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政治自身的民主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路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获得了强大的动力资源和发展空间,但并不因此就可以超越中国社会的现实规定性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 (2)政治民主的条件
政治民主作为人类生活的实践,有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其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等。
第一,政治民主的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是政治民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力对人类政治民主的发展起着根本的决定作用:政治民主是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只有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公民实现了基本的生存权,才有可能去实现政治权利。一般而言,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相联系,以市场化的商品经济作为其经济条件。从一般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政治民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市场经济就不会有政治民主。人类政治民主发展的历史实践表明,凡是存在国家形态民主的地方,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在身份上具有天然的平等性,他们享有机会方面的平等,基于自身的理性和追逐利益的考虑而作出判断。在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所蕴含的平等参与、自由竞争、机会均等,也是政治生活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民主政治的重要促成因素。
第二,政治民主的社会条件。政治民主是以特定的社会共同体的存在为前提的,特定社会共同体的统一与稳定是实现民主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对特定社会共同体有一个基本的认同和共识。对社会共同体的基本共识决定着既定社会是否从整体上分享同样的价值信仰和价值目标,和谐一致的基本共识有利于建立民主的合法性,有利于民主的良性运转和稳定,而
缺乏基本共识的社会共同体很难有民主,即使有民主也是脆弱的、难以持续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现代民主需要比较成熟的公民社会的支撑。社会决定国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意味着在国家产生的问题上应该首先深入社会内部的构成及阶级关系,进而探究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第三,政治民主的法治条件。法治既是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也是政治民主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障。历史经验证明,没有真正的法治就不会有稳固的民主。法治作为政治民主的条件,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其一,政治表现为各种利益相关方在一定可欲目标的吸引下相互竞争、彼此合作以实现该目标的过程和活动,它反映了政治生活就其根本而言是与竞争和冲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意义上,和谐有序的良善秩序也是政治自身所蕴含的重要目标和基本诉求。对于政治民主而言,能否找到行之有效的途径及方式,确立政治主体之间合作共赢而又具有强大约束力的规则是至关重要的。显然,只有法治才能做到这一点。其二,民主政治要求公民在政治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是作为平等的主体而存在的,他们通过运用理性来相互交流,并基于此自由、公开地表达自身观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保证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得到切实的维护。这意味着具有公开表达自己见解的人们在抽象的意义上是具有相等价值的,否则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就失去了运行的可操作性。
第四,政治民主的文化条件。政治民主的实现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民主的自觉程度,以及以什么样的心理、观念和态度参与民主生活,形成平等、参与、自主和理性的政治文化。离开了这些文化条件的支撑,政治民主也难以持久。
四、政治民主的价值论
说到政治民主的价值:有民主的普世价值,但没有民主的普世制度。正如吃饭一样,“吃饱肚子”是普世价值,但是吃米饭、面包还是馒头,每个人的选择和习惯却不一样。追求民主的过程中,每个国家、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强大文化惯性和经济社会基础,不可能采取与西方世界一模一样的民主制度。即使在西方世界内部,民主制度依然存在着君主立宪与共和、内阁制与总统制、多党制与两党制等种种差异。大多数民主化的发展中国家,模仿的只是西方的选举民主,没有学到真正的自由民主。“自由民主国家不仅仅举行选举,而且还对行政权加以限制,还通过司法独立来坚守法治,还保护个人的表达、结社、信仰和参与方面的权利和自由,还尊重少数一方的权利,还为执政党制定对自己有利的选举程序的能力加以限制,还对任意地逮捕和滥施暴力加以有效地防范,还不实行新闻审查,并把政府对媒体的控制降至最低限度。在实行选举民主的国家,政府也许是通过相当自由和公平的选举产生的,但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