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7、隧道超前小导管注浆
工艺框图
小导管、注浆材料
中间交工验收 综合检查 开工报告 施工准备 喷砼封闭开打下一根小导管钻孔、清孔 打入小导管 注 浆
7、隧道超前小导管注浆工艺框图
文字说明
1)小导管施工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专用顶头顶入。顶管时注意保护钢管尾部不被损坏,以便与高压注浆管连接。钢管尾部应预留足够的长度,并将其与钢拱架焊接在一起。
2)小导管注浆
浆液选用双液浆,水灰比:1:1,水泥与水玻璃体积比1:0.6~1:0.8;水玻璃浓度35Be,模数2.4。
小导管注浆采用压力—流量双条件控制,注浆压力及注浆量按以下办法确定:
①注浆压力:注浆压力是影响注浆效果的关键因素,施工中必须认真对待。常规条件下,注浆压力主要与涌水压力(静水压力及动水压力)、裂隙大小和粗糙程度、浆液的性质和浓度、要求的扩散半径等有关,可按岩层裂隙与注浆压力关系或涌水压力与注浆压力关系确定,具体为:
注浆压力与岩层裂隙的关系见下表:
注浆压力与岩层裂隙的关系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裂隙宽度(mm)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注浆压力(0.1MPa) ② 注浆压力与涌水压力的关系: 洞内注浆 p=(0.2~0.5)H1.k 式中:H1——孔位至静水位高度(m); k——洞内修正系数,k=1.2~2.0。
③ 注浆量:为了获得良好的固结及堵水效果,必须注入足够的浆液量,确保一定的有效扩散范围。但注浆量过大,扩散范围太远,将造成浆液的浪费及给开挖造成新的难度。
浆液注入量Q根据扩散半径及岩层的裂隙进行估算,其值为:
Q???r2?H????(m3)
式中:r——浆液扩散半径(m); H——压浆段长度(m);
η——岩层裂隙率,一般取1~5%;断层带为基岩孔隙率,
可根据吸水率大小经试验确定。
ρ——浆液充填系数,约为0.3~0.9。
为了保证注浆效果,注浆采用一次升压法施工,即从注浆一开始就在短时间内将压力升高到设计规定值,并一直保持到注浆结束。在规定的压力下,根据进浆量情况分级调整浆液浓度,直至裂隙逐渐被填充,单位吸浆量逐渐减小,达到结束标准即结束注浆。
注浆顺序根据降水漏斗原理,从拱部开始从上而下压注,先压注无水孔,后压注有水孔。如遇串浆或跑浆,可间隔一孔或几孔灌压。
超前小导管每开挖两个循环施做一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