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蝴蝶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的研读,能够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上去分析和欣赏小说的构思方法、写作结构及语言特色。
2、在初读、诵读、品读、探究的基础上,提高对小小说的鉴赏能力。
3、领悟小说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人间深情的珍视,进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文本的研读,能够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上去分析和欣赏小说的构思方法、写作结构及语言特色。
2、领悟小说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人间深情的珍视,进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2013年11月20日下午第一节课)。 【教学过程】
一、欣赏《梁祝·化蝶》,导入新课
《梁祝》讲述的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悲剧,它感动了我们很多年。故事主人公梁山伯和祝英台最终化为一对蝴蝶,在人间翩翩起舞。从此蝴蝶便成为美丽爱情的化身。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欣赏一篇有关蝴蝶的文章——《永远的蝴蝶》。(板书:永远的蝴蝶)
同学们,这篇《永远的蝴蝶》属于哪一种文体呢?(小小说)小
小说,又名微型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超短篇小说或百字小说等,是小说文体的一个分支。它是随着时代节奏的加快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小说样式,美国作家罗伯特.奥弗斯特给它下的定义是:“不超过一千五百字,却要具备小说的一切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板书: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故事情节)
二、赏析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说出文章中的环境、人物、故事情节。 明确:环境:雨夜 人物:樱子
故事情节:樱子因帮“我”寄信而遭遇车祸。
2 、小说如何塑造“樱子”这一人物形象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反映樱子形象的句子。
明确:语言描写:“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只带来一把小伞,樱子却主动要求帮我去寄信,说明她关心、体贴“我”却不直白表露,反而故作嗔怪。——表明樱子热情、体贴
神态和行动描写:“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表明樱子温柔、善良
外貌描写:“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表明樱子纯洁、恬静
小结: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外貌的描写,一个温柔、体贴、善良的姑娘就栩栩如在眼前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
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本文正是一出这样的悲剧。
3、作者如何设置环境、描摹景物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
明确:文章开头写“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
——交代了天气(雨天),地点(骑楼下),周围环境(柏油路面、交通灯、邮筒)。
小结:文章一开始的寥寥几笔就营造了一种凄清、阴冷的氛围,它为全文定下了一个伤感的基调,并暗示了后面的不幸。
4、在作者的笔下,“雨”有什么变化?它的变化与作者情感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雨的句子)
明确:“那时候刚好下着雨”——它是自然的春雨。
“从伞骨滑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为樱子的离去感到不安。
“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雨是灾难和不幸的象征。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雨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
小结:雨不断的在发生变化,我的心情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其实是一场心雨。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雨是不幸和灾难发生的原因,其次雨又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同时雨还造成了笼罩全文的
阴冷氛围。
三、拓展思考
1、如若没有这场车祸,文中的两人会怎样?
假如没有车祸,他们会非常的幸福快乐,拥有美好的爱情和婚姻,而如今即使步入婚姻殿堂的樱子永远的走了,而“我”孤独的留守在这世上,这一切只因为生命中的一次偶然的不幸。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四、课堂小结
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生命的逝去,留给亲人的都是无尽的悲伤和思念。生着的人,要珍爱生命,特别是我们这些离开父母在外求学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珍爱生命,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用成功去回报亲人对我们的爱。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永远的蝴蝶》的学练同步。
2、运用想象和联想,把“明月——窗子——梦”这三者联系在一起,构思一个600字的小故事,要合理的设置背景、意象和结尾。
板书:
永远的蝴蝶
小说的三要素:环境:雨夜 人物:樱子
故事情节:樱子因帮“我”寄信而遭遇车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