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物权法心得
学习物权法心得1
参加举办的《物权法》培训班,受益匪浅。培训结束,顺路去书店买了相关的书籍,进行了自习,这次培训真是督促我自习的及时雨呀!
对于张雅律师的讲课印象比较深刻,不仅因为他讲了一些物权法中比较重点的问题,还因为透露了一些物权法出台背景、立法者的思想,让我们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理解物权法。
首先物权法是民商事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乃是确认财产、利用财产、保护财产以及调整各种财产法律关系的基本民事法律,涉及财产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是关系到国有资产保护、各种市场主体财产权益以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物权法》的制订与颁行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它解决了人们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私有财产日益增多,特别是其中的房产。房产是一种不动产,价值比较大,许多家庭因此而倾其所有,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关系很大。可是,住
宅建设地使用权在70年后将如何处理,我国的法律则没有规定,因此大家都很关心这一问题。这次通过的物权法,对这一人们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作了明文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届满的,自动续期。这个问题总算得到了最终和合理的解决,顺从了~,也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最后,它合理调整了一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还有一些与财产相联的关系,其中的相邻关系比较突出,物权法本着公平合理、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和有利生产等精神,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比如,物权法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弃置固体废物,施放噪声、光、电磁波辐射等有害物质。因为,这会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产生不利影响。又如,物权法还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造成~的,应当给予赔偿。
总之,《物权法》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第一,物是谁的。第二,物的所有者对这个物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其他相关人负什么样的义务。第三,怎样保护物权,侵害物权的人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物权法的作用一是定分止争,通过确认物的归属,加强对物权的保护,达到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目的。由于它与社会公众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等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被称为“公民财产权利保障书”。二是促进物尽其用,通过规范物
权人的权利义务,为物权人充分利用财产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鼓励权利人创造财富,积累财富,扩展物业。总之,《物权法》是一部保障安居乐业的法,是一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法。
学习物权法心得2
作为大二的学生,你们已经修习过刘凯湘老师的债权法,相信各位对民法的学习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对刘老师的授课和考试的风格应该也有一定的把握。因此,以下文字仅是我个人学习物权法的一点感受以及应对物权法考试的一些方法,供各位学弟学妹们参考。
刘老师在讲授物权法课程时,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重点讲解物权法的重要法律制度,并对一些争议问题有所涉及。经过半学期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物权法定原则”一定是耳熟能详了,这是物权和债权的重大区别之一,债权是当事人可以通过约定来设立的,而物权的类型和内容则是由法律规定,所以在物权法的学习过程中,对法条一定要有相当的重视(并不是说在学习其他部门法的时候法条就不重要啊,法条永远是我们学习法律的基础)。 刘老师讲授的物权法框架与《物权法》的法条也是一致的,按照总论、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五大部分展开。不过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刘老师讲授的内容比较集中于总论和所有权部分,总论包含了物权法概述和物权的变动两部分,所有
权包括所有权原理(其中所有权取得方法是重点)、共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相邻关系,用益物权部分老师重点讲了地役权,担保物权部分重点讲了抵押权。在学习各制度的时候不限于本身,也要联系其他法律制度比较学习,比如说地役权和相邻关系的比较。
因为物权法是关于财产权归属的法律,尤其是涉及到土地制度这一极具地域特色的制度,所以在物权法学习中比较法涉及不如债法多,而且也会看到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如宅基地使用权等等,不过刘老师在授课时也会讲到一些比较法上的制度,如居住权、典权。此外,物权法所涉及的法律很广泛,不仅限于《物权法》,在我们课程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还有《担保法》,主要是与担保物权相关,但在刘老师课上涉及不多。 学习物权法心得3
《物权法》是根据宪法规定,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而制定的。法律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服务于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财物权的归属、范围和内容,都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密切相关。如果不反映、不体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就不可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