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教学案
文章内容 关键词 特殊句式 翻译 岁在癸丑,【专题】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永和九年, 【专题目标】
1、掌握“次”、“修”、“与”、“因” 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写景的句
子。
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比较,质疑与思考。 3、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课题】 兰亭集序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次”、“修”、“与”、“因” 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
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比较,质疑与思考。
3、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协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重点难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 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
3、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4、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课前导读】
1、王羲之简介(30字左右) 2、自读课文,梳理全文 (1)加线字注音字音
癸( )丑 修楔( ) 少长咸集( ) 流觞( ) 游目骋( )怀 趣( )舍 万殊 ( ) 齐彭殇( ) 清流激湍( ) (2)研读第一段
第 1 页 共 5 页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 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下列句子中与“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一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顶是: [ ]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B.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我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与“信可乐也”中的“信”相同的一句是: [ ]
A.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B.言必信,行必果 C.文信美矣 D.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
3、下列句子中,有的写景,有的叙事,有的抒情,请分别指出。 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B、引以为流山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殇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 E、临文嗟悼( )
【教学反思】
兰亭集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掌握本文叙述、议论和抒情巧妙结合的写作特点。 【重点难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 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
3、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课前导读】 1.研读第二段 文章内容 关键词 特殊句式 翻译
【课堂教学过程】
1、导入 书法作品投影 对序的介绍
作者简介
2、齐读文章
3、预习正音(读两遍)
4、同学展示交流(学生互动,质疑,师生交流) 5、小组讨论疏通大意 6、问题思考
(一)第一小节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讨论: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课堂练习】
第 2 页 共 5 页
夫人之相与,俯仰 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 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 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3.研读第三段 文章内容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关键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教学过程】 一、研读第二段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学生展示预习内容并质疑讨论。
3.提问:第二段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是如何逐步展开的?
特殊句式 翻译 第 3 页 共 5 页
二、研读第三段 1.学生朗读。
2、学生展示预习内容并质疑讨论。
3.讨论: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后练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C.夫人之相与(交往)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2.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
A.若合一契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其致一也 D.吏呼一何怒
3.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 其致一也 C.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 4.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 C.齐彭殇为妄作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5.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 B.俯仰一世——很快地度过一生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所向往的事情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6.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B清流急湍天朗气晴C.游目骋怀畅叙幽情D.放浪形骸情
第 4 页 共 5 页
随事迁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映带:映照围绕,指景物互相衬托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相互结交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丝竹:绢丝和修竹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永和九年正值癸丑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是使动用法的一项基() A.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B.未尝不临文嗟悼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引以为流觞曲水
11.下列各句中停顿有误的句子是()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此地/有/崇山峻岭C.曾不知/老之将至D.足以/极视听之娱
12.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13.下列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A.(我)不能不对着文章叹息感伤,(却)不能理解这是什么缘故。
B.(我)未尝不面对文章叹息感伤,(可是)心里(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C.(我)曾经边写文章边叹息感伤,(可是)心里(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D.(我)曾经对着文章叹息感伤,(可是却)无法表达出来。
【教学反思】
参考答案:1.D 2.A 3.A 4.D 5.C6.指春季最后一月。副词,皆。以此来。泛指乐器,这里指音乐。“所以”,因此;“致”,达到,此指达到的效果。尽,尽情享受。兼词,相当于“之于”。7略 8. B 9. C 10. D 11. D12.长;举行;长//用以;??的原因 13.A 14.B 15.B 16.B、D、D、C 17.①D②A③C④D 18.〔解析〕“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9.〔解析〕“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后人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20.“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俯查品类之盛”“清流激湍”/“崇领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
第 5 页 共 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