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谢明初,朱新明.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1):12-16 [5]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数学工作室. 如何创设高质量的数学问题情境[Z]. http://math.cersp.com/Hotspot/online/200603/1301.html,3/24/2006
[6]郑太年.知识与其双重情境化[Z]. lsrc.ecnu.edu.cn/resources/word/ 2007.9.16 [7]黄翔,李开慧.关于数学课程的情境化设计[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7,(1):4-7
[8]杨孝斌,汪秉彝. 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4):84-87 [9] 尤小平.关于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苏教版)使用的若干建议[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9):16-17
[10]张劲松.深入研读课程教材,切实把握教学要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4):1-4 [11]涂荣豹.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基本状况的调查研究[J].数学通报,2007,(8):11-15 [12]王跃红.数学形式化及其存在问题[J].数学通报,2006,45(3):16-19 [13]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J].数学通报,2007,46,(5):1-5
[14]吴华,马东艳.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情境—问题”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1) :89-90 [15]林菲菲.新课程背景下情境教学的比较教育初探[D].南京:南京示范大学,2007:21 [16]唐恒钧.中美中小学几何课程比较及其启示 [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17]傅学顺.对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2) :66-69 [18]孙名符,谢海燕.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1) :63-66 [19]杨孝斌,吕传汉,汪秉彝. 三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4):76-79
[20]骆洪才.用认知失调理论审视数学课程改革[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3):57-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