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含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2.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3.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民族矛盾尖锐 B.皇权高度膨胀 C.工商业市镇繁荣 D.近代科学传入
4.分类归纳能强化知识的理解记忆.下列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知识的归纳,有误的是( )
A.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B.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C.“宋四家”指宋代书法家颜真卿、黄庭坚、米芾、蔡襄 D.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5.四大名著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根据民间故事创作,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的是(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是说在我国的古代每一个时期都在不同的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了成熟的阶段.你知道“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出自下列哪一部名著吗?( )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7.他是桐城派晚期主要代表人物并于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他是( ) A.方苞
B.吴汝纶 C.方以智 D.孙家鼐
8.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
时间是( )
A.唐朝贞观年间 B.明朝洪武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中华民国时期 9.下图《同光十三绝》反映的是清代形成并走向成熟的一剧种.关于这一剧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汤显祖是该剧种最著名的剧作家 ②该剧种诞生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③它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并融合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 ④后来该剧种逐渐走向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共同点是( ) A.都是神话小说
B.都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没落 C.都成书于元末明初
D.都反映了明朝封建专制制度的残酷
11.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惊心动魄,出神人化。其中,唐僧的原型是历史上的( ) A.鉴真
B.郑和
C.玄奘
D.马可?波罗
12.如图是小明同学暑假准备阅读的文学名著,你知道该著作取材于哪一史实吗( )
A.唐朝晚期的农民起义 C.南宋晚期的农民起义
二.解答题(共4小题)
B.北宋晚期的农民起义 D.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13.继唐诗、宋词之后,明清小说蔚为文学大观。
(1)列举明清时期小说的四大名著(含小说名称、作者)。 (2)你最喜欢哪一部小说?谈谈理由。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图一邮票反映的历史故事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这一故事情节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作者是谁?地位如何?
(2)你知道图二反映的是什么经典故事吗?它出自哪一部作品?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事情?
(3)图三所描绘的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西游记》是以什么事件为原型创作的?
(4)《红楼梦》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趋势?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5.作家莫言的获奖也让我们来关注历史上的文学家。
(1)《 》是吴敬梓代表作,抨击了科举制度,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古典文学名著。
(2)《 》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3)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16.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享誉世界。
(1)凤阳花鼓戏曲调节奏鲜明,舞姿轻盈优美,被誉为 。
(2)程长庚在从徽剧发展到京剧的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 。 (3)曹雪芹的 ,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