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P1I1R232R1与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21?()2??。
P2I2R232314.我国最新研发的63A式轻型水陆两栖坦克的质量为24t,它在陆地上行驶时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8m,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Pa;坦克的前部和后部各装有一个浮控箱,当坦克在水面上浮渡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m。(ρ【考点】固体压强、漂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答案】3×10 2.4×10 24
【解析】坦克的重力G=mg=24×10kg×10N/kg=2.4×10N,它在陆地上对陆地的压力等于重力,即有F=G=2.4×10N,
3
5
5
4
5
3
水
3
3
2
=1×10kg/m,g=10N/kg)
F2.4?105N?3?104Pa;根据题意知坦克在水面上处于漂浮状态,根由压强公式得坦克对地面的压强为p??2S8m据漂浮条件得它受到的浮力为F浮=G=2.4×10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水gV排得坦克排开水的体积为
5
F浮2.4?105N3。 V排???24m33?水g1.0?10kg/m?10N/kg三、作图题
15.(1)如题15-1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请在图中画出杠杆OA的动力臂L。
【考点】力臂作图 【答案】见解析
【解析】由题15-1图知,杠杆的动力大小为F,方向竖直向上,根据力臂的定义过支点O作F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动力臂L,如答图1所示。
答图1
(2)如题15-2图所示,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凹透镜,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答案】见解析
【解析】由题15-2图知,反射角等于90°-60°=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入射角也等于30°,过入射点作一直线与法线夹角为30°,并在直线上标上箭头即为入射光线;光线延长后经凹透镜另一侧的焦点,则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水平射出,作图过程如答图2所示。
答图2
(3)如题15-3图所示,①请将图中的“光控开关”、“声控开关”和灯泡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楼道灯自动控制电路,要求在光线较暗且有声音时灯才亮;②安装一个不受开关控制的三孔插座。
【考点】家庭电路 【答案】见解析
【解析】①因为要求在光线较暗且有声音时灯才亮,所以“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必须一起控制灯泡,即应把它们与灯泡一起串联连接;连接时注意开关接火线,灯泡接零线;②根据“左零右火上地”的接线原则,用笔画线将三孔插座的三个孔的接线柱连接到相应的电线即可。连接情况如答图3所示。
答图3 四、实验题
16.(6分)(1)如题16-1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是______cm,如题16-1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考点】刻度尺的读数、秒表的读数 【答案】1.20 140.0(或140)
【解析】由题16-1图甲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时应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为起点刻度为8.00cm,终点刻度为9.20cm,所以圆形物体的直径是9.20cm-8.00cm=1.20cm;图乙中秒表内圈指针指在第2条到第3条刻度线之间,表明分钟数为2,而外圈指针指在“20.0”这个刻度上,表明秒钟数为20.0,所以读数结果为2min20.0s=140.0s。
(2)如题16-2图甲所示,实心物体被绳子拉着浸没在水中,此时它受到_______个力的作用;剪断绳子后该物体运动直至静止,请在题16-2图乙中画出浮力F浮随时间t变化的大致图象。
【考点】力的平衡、物体沉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答案】3 见解析
【解析】由题16-2图知,物体在绳子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F、水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和竖直向下的重力G,即共受到3个力的作用;由平衡条件得F浮=G+F,表明F浮>G,所以当剪断绳子后,物体将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物体在上浮至漂浮的过程由于排开水的体积先不变再减小最后再不变,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先不变(大于物体的重力)再减小最后不变(等于物体的重力),据此作出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随时间t变化的大致图象如答图4所示;
答图4
(3)利用太阳光测量两块凸透镜的焦距,请在题16-3图的虚线框内设计测量焦距的实验记录表格。(物理量和单位均可采用文字或符号说明) 【考点】凸透镜 【答案】见解析
【解析】利用太阳光(即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需要确定焦点的位置,然后再利用刻度尺测量出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的大小。实验时注意要让太阳光垂直射向凸透镜(或平行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然后
让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光屏或地面上,不断调节凸透镜的位置,直至光屏或地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点,此光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减小实验误差,可进行3至5次实验,取焦距的平均值即可。根据实验过程设计出的记录表格如下所示: 透镜 实验序号 1 甲 2 3 4 乙 5 6 f/cm(f为太阳光通过透镜到光屏或地面上所成的最小、最亮的光点与透镜光心之间的距离) f的平均值/cm 17.(7分)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如题17-1图所示
(1)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同一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表明它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______。 (3)假设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它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运动。
(4)如题17-1图丙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则还可以探究小车的_________关系(选填序号)。①重力势能与质量;②重力势能与高度;③动能与质量;④动能与速度。
(5)如题17-2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6)在不同的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同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可探究木块的_______关系(选填序号)。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 【考点】二力平衡、牛顿第一定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答案】(1)使小车到斜面底部的速度相同 (2)小 (3)匀速直线 (4)②④ (5)0.8 (6)① 【解析】(1)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到斜面底部的速度相同;(2)实验中同一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表明它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小;(3)假设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它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4)若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则由于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的是高度,小车的重力势能就会不同,可以探究小车的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另外,由于下滑高度不同,小车到斜面底部的速度也就不同,从而使小车的动能不同,可以探究小车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故应选②④;(5)由题17-2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8N;(6)在不同的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同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保持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改变的是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所以可以探究木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故应选①。 18.(7分)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关系”的实验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