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五局五公司同沿高速公路A18合同段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摊铺整平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基成形、边坡修整;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队伍进场后,先修筑施工便道,尽早完成涵洞施工场地的平整,为涵洞施工提供施工场地。路基填筑前,先做试验段,选取最佳机械组合和施工参数。路基填筑利用挖掘机装土,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20t以上压路机碾压成型。
路基挖方施工总的要求是:自上而下,逐层分台阶放坡开挖,分级防护,确保安全。路基挖土方地段运距100m以内采用推土机施工,100-200m根据地形情况酌情用推土机或挖掘机配 合自卸汽车运输施工,200m以上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施工。
7.2 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及工艺 7.2.1 桥梁工程 7.2.1.1 钻孔灌注桩施工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放样→埋设护筒→复核桩位→钻机就位→钻进成孔→成孔检测→制作及安装钢筋笼→安装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拆除护筒、处理桩头→成桩检测。见附图2。
(1)施工准备
平整场地,以便钻机安装和就位,泥浆池、沉淀池的布设容积应满足至少两根桩的排浆量,位置尽量安排在远离路线用地的地方,用过泥浆及时清理,确保安全和环保。
(2)护筒埋设
护筒采用4-6 mm厚钢板制作,内径大于桩径20-40cm,旱地或浅水地段埋设时,护筒底端至少伸入河床底部1.5m,埋置深度2.0m-3.0m,顶端高出地面0.3m左右,并高出施工水位不小于2.0m,护筒周边采用不透水的粘土填塞夯实,严防护筒倾斜、漏水和变形。护筒埋设完成,要测量中心位置是否准确,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并
20
中铁十五局五公司同沿高速公路A18合同段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做好记录。待钻进2-3m,护筒稳定之后,测量护筒顶高程,并在护筒顶上用油漆标注桩位中心“十”字线端点,以便随时检查钻头是否偏移,是否出现斜孔。
(3)钻进成孔
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包括主要机具设备的检查和维修。钻机安装就位后,底座和顶端应平稳,不得产生位移或沉陷。钻机锥头中心与钢护筒中心位置偏差不得大于2cm。
本工程使用冲击钻钻孔,在钻进过程中防止钻头撞击护筒。及时检查钻头的磨损情况,保证成孔直径,同时要经常检查钻机钢丝绳的磨损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注意土层变化,每进尺2m或在土层变化处应捞取渣样,判断土层,记入钻孔记录表并与地质柱状图核对。操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岗位责任制,随时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要详细交待本班钻进情况及下一班需注意的事项。
钻孔过程中要保持孔内有1.5m-2m的水头高度,并要防止扳手、管钳等异物掉落孔内。钻进作业必须保持连续性,升降锥头时要平稳,不得碰撞护筒或孔壁。
钻孔施工要避免影响成桩的质量,在中距5.0m范围内任何桩的砼完成24小时后,才能开始钻进。而且必须连续作业,不得中途停止钻进,特别情况要停钻的,须及时提起钻头以免塌孔埋钻头,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检查钻机的稳固、钻头直径、位移和倾斜情况,以防成孔偏斜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施工时应采用粘土造浆,造浆用的粘土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胶体率不低于95% 含砂率不大于4%
造浆率不低于0.006m3/kg-0.008m3/kg
21
中铁十五局五公司同沿高速公路A18合同段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泥浆相对密度1.20-1.40 漏斗粘度22-30Pa2s 含砂率≤4% 胶体率≥95% 失水率≤20ml/30min 泥皮厚≤3㎜ 酸碱度8-11
必要时可加入适量的外加剂改善泥浆性能。
桩孔钻至设计标高后,对成孔的孔径、孔深和倾斜度等进行检查,满足设计要求后邀请监理工程师进行终孔检验,并填写终孔检验记录。如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有出入时,报监理和设计院确认后进行桩长调整,并整理有关设计变更资料。
(4)清孔
终孔检验合格后,立即进行清孔作业,清孔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孔内原有水头高度,以防塌孔。清孔的泥浆要求用手摸泥浆中无2mm~3 mm大的颗粒为止,并使泥浆的相对密度减小到1.03~1.10,掏渣后用水管插到孔底注入高压水,使水流将泥浆冲稀,泥浆相对密度逐渐降低后向孔口溢出,清孔后的泥浆相对密度小于1.04即可停止清孔,在清孔排渣时,必须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塌孔。清孔后桩底沉淀厚度一般不超过300㎜,。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
(5)钢筋骨架的制作与安放
钢筋骨架在钢筋加工场地分段制作,运至现场后吊入孔内,并在孔口进行焊接接长。焊接采用双面焊,焊缝长度及接头错开长度须满足施工技术规范和图纸要求。主筋接头采用对焊。为使钢筋骨架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在运输和吊放过程中不产生变形,每隔2m用φ18钢
22
中铁十五局五公司同沿高速公路A18合同段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筋设置一道加强箍。在箍筋上设穿心式砼垫块。
钢筋骨架用吊车起吊,第一段放入孔内后用钢管或型钢临时搁支在护筒口,再起吊另一段,对正位置焊接后逐段放入孔内至设计标高,最后将最上面一段的挂环挂在孔口并临时与护筒口焊牢。钢筋骨架在下放时应注意防止碰撞孔壁,如放入困难,应查明原因,不得强行插入。钢筋骨架安放后的顶面和底面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骨架中心平面位置与设计桩中心误差应不大于20㎜、倾斜度不应大于±0.5%,顶端高程误差不大于±20㎜。
(6)水下砼灌注
水下砼的灌注采用导管法。导管接头为卡口式,直径300㎜,壁厚10㎜,分节长度lm-2m,最下端一节长5m。导管上每隔5-7m均设有腰鼓型导管筒,以防止导管与钢筋笼兜挂。导管在使用前须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导管在吊入孔内时,其位置应居中、轴线顺直,稳步沉放,防止卡挂钢筋骨架和碰撞孔壁。
灌注水下砼前应认真检查导管、漏斗、储料斗等施工机具,并认真计算首批砼用量以保证初次埋深的要求。灌注过程中严禁停工,并应认真控制砼拌和质量,随时测量导管埋深,不得超出规定范围或小于最小埋深。为防止钢筋笼上浮,每根桩前6-7m桩长灌注速度应适当放慢。为保证桩顶质量,除应超灌0.5-1.0m外,还应在拔出最后一节长导管时尽量放慢提升速度,以防止泥浆挤入导管形成缩颈,泥心等不良现象,整个灌注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记录灌注日志、导管埋深、导管拆除、灌注方量以及发生的异常情况等。
水下砼的水灰比为 0.5—0.6,坍落度20cm±2cm,并通过试验确定加入适量缓凝剂,初凝时间不小于6h。采用罐车运输砼至现场,直接倒入导管内进行灌注,砼接近桩顶时,改用吊斗倾倒以提高漏斗高
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