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生继续观看影片。
3.你能条理清晰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和大家说一说吗?小组先讨论一下,组织好语言。 4.学生自由讨论两分钟后,小组汇报。
5.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引导学生倾听、评判、补充。
三、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创造设计
1.同学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只是摩托车有许多的缺点需要改进,实际上还有许多的物品或工具也有很多缺点,必须发明新事物来代替。
2.同学们,你们想发明什么呢?拿出课前你们画好的思维导图,依照文中的提示,写一写你想发明的东西的样子和功能。
3.学生根据提示补充思维导图。 4.同桌互相交流。
四、对照思维导图和提示,说习作
1.同学们,我们把想发明的东西画好了,它的样子和功能我们也写好了,现在让我们介绍一下吧。
2.全班交流。教师可指名3~5人回答,对学生的交流予以补充、指导。 五、补充习作题目,综合写成文章
1.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所想、所说,把这篇习作写下来吧。写的时候可以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词语和句子。还可以用上多种修辞手法,尽量做到内容充实、想象合理。
2.学生动笔完成习作。
3.在学生习作时,教师有重点地进行个别指导。
名字??
我的奇思妙想?样子
??功能
评讲习作,引导学生修改习作。
一、展示台
1.出示优秀题目。
2.学生交流读到题目后猜想的习作内容。 3.请作者读作文题目。
这些小作者在哪里?请你自豪地把自己的题目读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鼓励他们。 4.你最想读哪篇文章?为什么? 5.展示优秀习作,欣赏评议。 (1)出示题目。
(2)交流收获。
(3)交流评讲。(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4)师朗读优秀习作,学生听后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经过大家的交流,这些习作都写出了想发明东西的样子、功能,语言非常生动,想象也很合理,让老师仿佛看到了它们运用于生活中的情景。
二、评改园
1.同桌合作交流。
同桌互相交换自己的习作和思维导图,让对方看看自己有没有写清楚。 2.学生认真阅读、思考。 3.全班交流,评价合作。
我们班的同学很会合作,能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认真学习。我们请几组同桌来汇报修改习作的过程。
三、实践场
1.根据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和同学们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 2.修改好的同学可以拿着作文,去请教老师,请老师给予指点。 3.展示习作。
(实物展示)将修改得较满意的地方和自己在修改习作过程中的收获,说给同学们听一听(既要说说自己哪个地方改得好,也要说说自己原来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改)。
4.在刚才的修改中,有同学修改了题目的吗?
5.同学们,相信经过认真修改,你们的文章会更加精彩。你们的作文既可以向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投稿,当然也可以大胆地向《语文报》投稿。
四、习作例文
我的奇思妙想——飞行汽车
你知道我最想发明的一种东西是什么吗?我告诉你吧!是飞行汽车!
你一定感到奇怪:飞行汽车是什么?其实,它是我二十年后将发明出来的东西,一起来看看吧!
由于地面车辆较多而造成交通拥堵,而天空仍是一片空旷,所以这启发我想发明飞行汽车。它不仅可以超低空飞行,还可以高空飞行,从根本上解决了堵车的问题。
它上面装有自动行驶装置,不会驾驶也不用担心。方向盘消失了,变成了驾驶座旁的一个扶手,扶手尽头有个小把手,用它掌握方向,另一个扶手上有一个拉杆,用它升降,简单极了!副驾驶座上有着一挺“激光枪”用于娱乐,座位可以向后倒,用于休息……功能多多!怎么样?是不是很棒!
它还很环保呢!它的顶部是太阳能板,可以吸收太阳能作为它的能量。
它的外形也很美观,有着彩色的喷漆,流线型的车身,金色的车门,这难道不漂亮吗? 请大家拭目以待吧!
点评:习作思路清晰,结构清楚,写出了飞行汽车的样子、功能,以及与传统汽车对比的优点。
五、课堂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今天的奇思妙想将变成明天的现实。让我们一起努力用自己的发明造福于人类的生活吧。
展示→评改→实践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在教学本次习作时,我首先通过观看科幻电影,打开学生想象的窗户,再通过“智能摩托车”的介绍,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本次习作内容和形式。随后,让学生结合课前所画的思维导图,参考课文中的提示,为自己的发明理清思路。最后围绕思维导图说习作,由说到写,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打开,语言被优化组合,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一篇习作。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交流、梳理、总结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学习怎样解决的方法。“识字加油站”旨在引导学生认识12个形近生字。“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新出现的词语以及原有词语的新含义;“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词句段运用”中关于新出现的词语学生虽有所耳闻,但对于其实际意义仍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在生活中所代表的意思;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是用熟悉的事物去和不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让人更容易明白。
1.“交流平台”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精神。 2.“词句段运用”要指导学生搜集新出现的词语,理解原有词语的新含义,了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日积月累”要结合诗意、画面指导学生快速背诵。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宾、吉”等12个生字。
2.梳理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3.了解新词和原有词语的新含义。
4.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个事物。 5.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讨论、举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自我归纳、总结,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重点
1.搜集新出现的词语,理解原有词语的新含义。 2.在弄清《江畔独步寻花》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难点
了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一些新出现的词。
2课时
1.梳理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的方法。 2.认识“宾、吉”等12个生字。
重点
理解12个生字是由哪些字变换来的。 难点
掌握解决遇到的不懂的问题的方法。
一、交流平台
1.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 2.学生交流。 3.指名学生说。 4.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板书。 二、识字加油站
1.通过去掉熟悉的字的偏旁部首或增加某些字的偏旁部首,来学习12个生字。 2.随机识字。 3.同桌互认生字。
1.联系上下文。??2.结合生活经验。
遇到不懂的问题?
3.查资料。??4.请教别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