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专题1 种群和群落
2017·高考仿真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7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小题,共36分)
1.(2016·安徽江南十校联考)红圆蚧是美国加州南部的一种柑桔害虫,蔷薇轮蚧小蜂能寄生红圆蚧而抑制其爆发。但在引入岭南蚜小蜂的十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岭南蚜小蜂与蔷薇轮蚧小蜂是竞争关系 B.岭南蚜小蜂能够摄取红圆蚧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C.岭南蚜小蜂可以改变红圆蚧和蔷薇轮蚧小蜂相互作用的结果 D.岭南蚜小蜂的引入使该群落的丰富度增加
解析 题干信息表明引入岭南蚜小蜂十年后,它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故其引入并未增加群落丰富度,反而会降低群落物种丰富度。 答案 D
2.(2016·安徽A10联盟联考)研究人员对一块弃耕农田中种群密度及生物种类进行了长达60年的跟踪调查,狗尾草的种群密度先增加后减少,而群落中植物的种类先增加后趋于稳定。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演替的初期群落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 B.该农田经历了从初生演替到次生演替的过程 C.该群落演替最终一定发展到森林阶段
D.光照是影响狗尾草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解析 A项,即便是刚刚弃耕的农田,也存在垂直结构(如地表、土壤深层存在的生物种类就不同);B项,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均属于次生演替;C项,群落演替至森林阶段还需气候适宜;D项,光照、降水等都是影响狗尾草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答案 D
3.下图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A.对于甲种群而言,B
B.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C
D.对于乙种群而言, F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
解析 已知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分析曲线图可知,甲曲线上的A、B、C三点分别表示Nt+1=Nt、Nt+1>Nt、Nt+1<Nt,所以在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B点,A项正确;甲曲线Nt小于a时,Nt+1<Nt,种群数量更容易消亡,因此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曲线,B项正确;乙曲线Nt小于a时, Nt+1>Nt,种群数量容易回升,因此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C项正确;对于乙种群而言, F点时Nt+1=Nt,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为零,D项错误。 答案 D
4.(2016·四川资阳模拟)在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4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 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B.第一个月期间,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浮游动物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
C.第二个月期间,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竞争关系
D.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性,从而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 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A正确;第一个月期间,浮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