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 体育与健康学科分项等级评价操作手册
四、六年级(讨论稿)
一、学科分项等级评价的意义
1.了解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情况与行为表现,了解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反思形成原因,改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日常教学。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分享评价,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学科分项等级评价的目标
1.合理分项。将体育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分项,分项符合逻辑规律,抓重点求全面。 2.指标科学。各分项评价指标制定要清晰准确,有科学依据。
3.便于操作。在实际的操作中要简单易行,不能复杂繁琐,增加工作负担。 三、学科分项等级评价的实施策略
1.有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全体教师制定学科分项等级评价操作方案。 2.在实践中进行评价方案的实验与优化。
3.建立学校评价反馈制度,利用评价结果给家长提供健康信息,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4.区域内经验辐射推广,采用专题培训、现场会、教研活动等形式。 四、学科分项等级评价表
评价维度 学科分项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实施建议(含评价方法) 过程性评价: 记录和统计学生在上课、大课间、校内外体育竞赛、拓展性体育课程、家庭与社区活动中的表现。 1.体育活动的出勤率与参与性。 2.活动中的合作伙伴关系;练习中的自评互评及参与体会。 3.坚持参与体育活动;能对动作方法、练习方法进行创新。 表现性评价: 将水平段必学与限选内容,以组合练习的形式,结合时间、动作表现、违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1.参照《纲要》各水平段表现标准。 2.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条件,设计合理的动作与组合方式,进行评价。 终结性评价: 1.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文件要求,进行项目测试。 2.多种形式反馈学生测试成绩。 3.开展有效的体质健康内容指导。 参与态度 合作交往 情感与态度 意志品质 学习创造 A:具有长期坚持参与校内外体育活动的态度与习惯。 B:具有主动参与校内外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 C:具有参与校内外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技术与技能 指导纲要》 中的必学内容和限选内容 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体质健康 康标准》各 水平段测试内容 A.计时快速完成组合练习,无或少违规。 B.计时完成组合练习,有较少违规。 C.计时完成组合练习,违规次数较多。 1. 得分90-120分,优秀。 2. 得分80-89分,良好 3. 得分60-79分,合格 五、分项评价内容 【四年级】 ■情感与态度
1.参与学校体育课、体育大课间活动、校内体育竞赛的出勤情况及行为表现。
2.参与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校外体育比赛与体育社团的参与情况及行为表现。 3.在体育活动中的坚持情况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合作交往情况等情感态度表现。 ■技术与技能
学会《纲要》必学和限选内容动作,能进行含5-6类动作技术的组合练习与游戏。 ■体质健康
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之内容与标准实施。 【六年级】 ■情感与态度
1.参与学校体育课、体育大课间活动、校内体育竞赛的出勤情况及行为表现。
2.参与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校外体育比赛与体育社团的参与情况及行为表现。 3.在体育活动中的坚持情况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合作交往与意志品质等情感态度表现。 ■技术与技能
学会《纲要》必学和限选内容动作,能进行含5-6类动作技术的组合练习与竞赛。 ■体质健康
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之内容与标准实施。 六、分项评价标准、实施建议 (一)评价标准 ■情感与态度 1.参与态度:
A:身体健康,坚持主动参与上课、大课间,以及校内外体育比赛,出勤率达到90%及以上。 B: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能主动参与上课、大课间,以及校内外体育比赛,出勤率达到80-89%。 C:身体健康状况一般,能参与上课、大课间,以及校内外体育比赛,出勤率达到60-79%。 2. 合作交往:
A: 乐于与同伴合作与交往,在校内、校外等多个锻炼环境中有固定合作锻炼伙伴。 B: 能与同伴合作与交往,在体育活动中有固定合作伙伴。 C: 能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合作与交往,缺少固定合作伙伴。 3. 意志品质:
A: 能长期坚持各项身体锻炼及完成各类不同强度的身体练习。
B:主动参与各项身体锻炼,能在提醒与帮助下完成各类不同强度的身体练习。
C: 在提醒与帮助下参与身体锻炼,无法坚持完成各类较大强度的身体练习。 4. 学习创造
A: 能经常在学习中进行动作和练习方法创新,并在不同环境与条件下进行身体锻炼,有活动方案与资料。
B: 能在学习中进行动作和练习方法创新,并在特定环境与条件下进行身体锻炼,无活动方案与资料
C: 能偶尔在学习中进行动作和练习方法创新,能参与身体锻炼,无活动方案与资料。 ■技术与技能
A:学会《纲要》必选、限学课程内容动作、活动方法,能计时快速完成含5-6类动作技术的组合练习与游戏(竞赛),无或少违规。
B:学会《纲要》必选、限学课程内容动作、活动方法,能计时完成5-6类动作技术的组合练习与游戏(竞赛),有较少违规。
C:学会《纲要》必选、限学课程内容动作、活动方法,能计时完成5-6类动作技术的组合练习与游戏(竞赛),违规次数较多。
■体质健康
A:参照《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各项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总分达到90分(含短绳加分)以上。 B:参照《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各项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总分达到80-89.9分(含短绳加分)。 C:参照《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各项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总分达到60-79.9分(含短绳加分)。 (二)实施建议
1.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应以多元内容、多样方法、多种维度、多个方面构成评价体系,准确反映学生学习情况。
2.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与发展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中自信心,有效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3.学习评价既要注意评价的科学、公正、准确,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又要注意评价的简便、实用和可操作性,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评价标准。
4.明确通过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5.评价手段与方法,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并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
6.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坚持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自评、互评、小组评,参与学习评价。
7.评价标准ABC为等级描述,等同于优秀、良好、合格,其中情感态度共分为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均有对应的评价标准,评价参照等级评价表。
8.学习创新评价一栏中方案与资料,指学生组织社区或小伙伴进行活动与游戏,要求有活动方案、活动照片和活动反思,丰富学生节假日体育活动,培养活动组织能力和参与意识。
9.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形式以多样化呈现,如:素质运动会、全校性素质测试、年级素质竞赛、素质测试日、健美日等。
10.以上各分项评价内容并不是包含了所有的评价指标,主要是给学校教师操作时作为具体观察点的参考,各地和学校实施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技术与技能评价范例:
水平二学生运动技能评价方法与标准
综合活动名称:攻城拔寨 内 容 第一关 (立位体前屈+推起成桥) 第二关 评价方法与标准 活动方法:听号令,在起点完成双腿并拢,直膝立位体前屈动作,以手指触地坚持3秒钟作为评价标准,并快速在垫上完成仰卧推起成桥动作,静止3秒钟,以手指不触地、静止不足3秒或身体、头部触地各扣一点为评价标准。 活动方法:在10米距离,采用单脚连续跳跃的方法,完成间距50cm,10个铁在圈外1次扣一点为评价标准。 评价组织 1.场地设计:场地为标准篮球场,起点设在边线顶端。(详见场地效果图)。 2.测试组织: (1)第一关完成后开始计时,第六关完成后停表,记录每个学生用时。 (2)设计各关卡统计表,统计表以学生序号与姓名排序,达到标准打“√“,未达到打“〇”。 根据全区所有抽测成绩统计结果,计算出区平均值,超过平均值的学校为优秀。 备注:扣一点即扣0.1秒 (连续单脚跳) 环的连续单脚跳,要求单脚完成,能控制身体重心,每次均落在铁环内,以每跳 第三关 活动方法:采用双脚连续跳跃的方法,完成间距50CM的4个平面障碍,障碍宽碍,以每触碰障碍一次扣一点为评价标准。 (双脚连续跳) 1M,长50CM,高5CM,要求合理控制身体重心,连续屈膝缓冲跳和不触碰障 第四关 (简单助跑跳跃) 第五关 (足球左右拨球+脚内侧运球) 第六关 活动方法:跑到放置足球处,快速完成足球原地脚内侧左右拨球10次,并完成10米距离脚内侧运球,并能用脚底踩球动作进行停球,要求以直线运球、触球部位正确、能控住球,以无法控球或停球各扣一点为评价标准。 活动方法:采用侧向单手肩上投的方法,完成将垒球投过前方6m远度标志线,活动方法:绕过标志杆,快速助跑,以单脚起跳摆腿跃过障碍的方法,完成间距以触碰一次扣一点为评价标准。 5m,高度40cm,三个障碍,进入下一个折返点,要求动作连贯、不触碰障碍,3.评价方法: (侧向投垒球) 共投三次,以未投过规定标准一个扣一点作为评价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