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S型肺炎双球菌通过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 B. 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有细胞核和叶绿体 C. 性腺细胞膜上有运输性激素的载体蛋白 D. 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 2、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3、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S型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A错误; B、洋葱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B错误;
C、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载体,C错误; D、细胞分化使细胞的功能专门化,这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运输方式和特点、细胞代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结构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为反应物提供了能量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 某种酶经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不变,推断其组成成分中含有核糖 C. 人的成熟红细胞产生ATP的速率随氧气浓度的增大而加快 D. 合成酶时,合成场所内一定能合成ATP 【答案】B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4、ATP中能量可以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详解】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A错误;
B、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经蛋白酶处理后蛋白质被分解,但该酶的活性不变,所以可以推测该酶的本质是RNA,RNA中含有核糖,B正确;
C、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因此只能通过无氧呼吸合成ATP,ATP的合成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C错误;
D、酶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或细胞核中,这两个场所都不能合成ATP,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及化学本质,掌握酶促反应的原理,知道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呼吸酶的合成能体现细胞的分化
B. 衰老的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影响了DNA的复制和转录 C. 细胞免疫中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 细胞癌变后核糖体增多,细胞周期变短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
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有机体是有利的。 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显著改变和细胞表面发生改变。
【详解】A、只要是活的细胞都要进行呼吸作用,都需要呼吸酶,所以呼吸酶的合成不能体现细胞的分化,A错误;
B、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DNA分子要解开双螺旋结构,而衰老的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影响了DNA的复制和转录,B正确;
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而清除的过程是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这是细胞免疫的过程,C正确;
D、细胞癌变后细胞可以无限分裂,所以核糖体增多,细胞周期变短,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DNA分子的复制与转录过程,对于细胞衰老、凋亡、坏死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4.控制正常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A+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其等位基因A和a编码的蛋白质均不正常,从而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已知这三个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A>A+>a即基因A与A+共存时,个体表现出基因A控制的性状,如此类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等位基因的本质差异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B. 基因型同为A+a的夫妇的生育患病子女是因为基因重组
C. 都患镰刀型贫血的夫妇生了正常男孩,正常情况下该夫妇基因型组合有5种 D. 镰刀型贫血症体现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广义的基因重组还包括基因工程中的DNA重组技术;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有两种方式: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3、由题干“等位基因A和a编码的蛋白质均不正常,从而导致地中海贫血,已知这三个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A>A+>a”,可知患地中海贫血个体的基因型有AA、AA+、Aa、aa四种,正常个体的基因型
有A+A+、A+a两种。
【详解】A、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等位基因的本质差异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A正确; B、基因型同为A+a的夫妇的生育患病子女(aa)是因为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精卵细胞随机结合的结果,B错误;
C、若都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妇所生一个不患病的男孩的基因型是A+A+,则正常情况下该夫妇基因型组合是AA+×AA+,若都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妇所生一个不患病的男孩的基因型是A+a,则正常情况下该夫妇基因型Aa或AA+×aa,所以若都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妇生了一个不患病的男孩,则正常情况下该夫妇基组合是AA+×
因型组合有1+2=3种,C错误;
D、由题干“人类编码控制正常β-珠蛋白合成的基因A+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其等位基因A和a编码的蛋白质均不正常,从而导致地中海贫血”可知,地中海贫血症体现的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重组的概念和类型,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能够根据遗传定律进行遗传推断是解题的关键。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 B 脱落酸、赤霉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C.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D.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于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一定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不同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的作用不同。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详解】AB、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赤霉素都是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少,不直接参与代谢,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AB正确;
C、生长素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进行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C正确;
.
D、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也可能相同,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考生需要识记植物激素的概念,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某个池塘中各个种群占据的位置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的研究 B. 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 C. “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了两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D. 在昆虫→青蛙→蛇→狐→豹这条食物链中,豹处于第五营养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
(1)模型图示(如右图) 。
(2)相关说明:①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如兔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②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③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狼分别是第三、第四营养级。④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详解】A、研究某个池塘中各个种群占据的位置属于对群落空间特征的研究,故A错误; B、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依据的是充分利用光能等资源的利用率,故B错误; C、“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了两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故C正确; D、食物链必须以生产者为起点,而昆虫不是生产者,故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7.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