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项脊轩志
记起一段话:“我借光阴为红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如那唐朝多情少年,花香漠漠,落花盈盈,唯树下不见伊人。”当记忆成为一种姿态,归有光选择归于平淡,那些“悲”与“喜”或许会永留心底,相伴余生。归有光走了,留下的只是一间叫“项脊轩”的书房,以及那些平常琐碎中难赋的浓浓深情。
美字体 借 赏美文 当回忆成为一种姿态 书 满 架 , 偃 仰 啸 歌 。 项 脊 轩 时光的流逝,往往伴随着人类的离合悲欢,慌乱中忍不住伸出双手,但什么也抓不到。于是,此时此刻的我们只剩下回忆可以任意撷取。愉悦、伤悲、空寂、自知,那是回忆的姿态。 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便横生出上面那一抹难释的情怀。 “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生长在大家族的我,自然知道亲人相聚和乐融融的温馨与满足;也目睹过族人分家,乃至反目的颓然。家道的衰落,很多时候即便刻意也无可奈何,当其振兴被加诸己身,倍感压力的同时,也难掩那份自豪。 但纵然才华横溢,屡试不第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今想起祖母、母亲,她们的音容历历在目,教诲谆谆于耳,怎么不生出无限的伤感呢?“余泣”,“长号不自禁”。“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对于功利得失,男人可以一肩担起,可亲人不在,一事无成,那一份悲凉足以令人心惊不已。 但作者写到妻子,沉浸在“吾妻来归”,“时至轩中”的情景,那一抹温情与欣喜溢于言表,乃至于妻子归宁,“述诸小妹语”时亦是那样的俏皮、亲切。作者对这一座“南阁”的欢喜与妻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六年的夫妻生活,太短暂了,以至于那一份爱还来不及温存就已经冰凉彻骨。妻子死了,“南阁子”的存在刹那间失去了应有的生机,连自己也仿佛失去了一半的灵魂,久病无聊时复葺的南阁子,也许早已不似从前,连名字也已经被唤作了“项脊轩”。 但我们发现,此时的他并未有过只言片语述说伤情,可末了的一句却深深揭示了他的“情殇”。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还记得妻子栽树时双颊通红的美好,那时“我”还曾用手背轻轻拭去她额角留下的泥土的微痕。 爱之最深,痛之最深。泪水恐怕早已干涸了吧!常常念道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凉,以及“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痛失。两相比较,归有光的极淡反倒更加让人极痛。这是痛失至爱后,心冷却多时的心灰意懒,无所期盼。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一枝一叶总关情。”先妣一句简单的问候——“儿寒乎?欲食乎”;先大母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顷之,持一象笏至;妻子一个无意的动作——“凭几学书”。这些不是浓墨重彩,不需豪言壮语、轰轰烈烈,但足以感天地、泣鬼神。
[适用话题]可用于“感动”“温馨”“大爱无声”“细微之处见精神”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
⊙精彩运用
项脊轩,先生家一小阁子也,先生读书之处,亦先生之所立于世间人伦道德文章之所。百年老屋,虽加修缮,想来亦常常漏雨;庭中虽置花木,所谓“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读来唯见寂寞。先生之项脊轩,亦一落拓学子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地也。
先生之志项脊轩,岂惟项脊轩之固难忘也。先生难忘者,实在祖母、母亲、妻子之所望于先生者也。先生积学五十余载,文名盖天下,桃李遍国中,尚不能得一进士,做一官吏,以俸禄养其亲,唯困守此轩,偃仰啸歌,兀然独坐。时光流逝,祖母、母亲、妻子相继零落,唯余此轩。是时轩中一木一石,皆成倒流之时光,往昔亲人之音容,历历如在目前。先生写至此,虽不流涕,谁不流涕!
【课外应用】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
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心也已被这安谧的气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荡然无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项脊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视着这里的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珊珊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
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轩,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久的感动,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细腻的心灵写出如此细腻的文章。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忆,来自那大自然的和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这份静谧,这份和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尘泥渗漉(lù) .B.垣(huán)墙周庭 .C.妪(yù),先大母婢也 .D.比去,以手阖(hé)门 .解析:B项,“垣”应读yuán。 答案:B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日过午已昏 .
大母过余 .偃(yǎn)仰啸歌 .
扃(jiōnɡ)牖而居 .
先妣(bǐ)抚之甚厚 .旧时栏楯(shǔn) .
B.巨是凡人 .C.旧时栏楯 .D.余稍为修葺 .答案:D
轩凡四遭火 .时至轩中 .
其制稍异于前 .
解析:D项,稍微;A项,超过/看望;B项,平凡的/总共;C项,时候/时常。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B.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执此以朝 .
D.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
解析:B项,手:名词作状语。A、C、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B
4.下列对“归有光对又旧又小的项脊轩为什么怀有深厚的感情”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经过整理,这里变得明亮宽敞了。 B.因为这里有作者小时候美好的回忆。
C.因为这里是作者长期生活的地方,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时,唯有它才能唤起对过去经历的久远回忆。
D.因为这里所发生的几件大事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因而时过境迁后仍难以忘怀。 解析:A、B两项描述的只是表面的现象,D项虽能揭示实质,但不如C项具体准确。 答案:C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8题。
先祖事略 王士祯
山人名士祯,姓王氏,字子真,青州诸城人。
始祖讳贵迁,济南新城著籍焉,称琅瑯公。后避居新城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一日大风晦暝,有一女子从空而堕,良久既霁,公于尘垒中得之。云即诸城县初氏女也。晨起取火,.不觉至此。时公方鳏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以为天作之合,遂令偕伉俪焉。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琅瑯公五子,善人最少,性醇谨,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尤好施予,岁月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诸饿者以次受糜,妨其笠于槐,累累如也。乡人呼之曰“王菩萨”,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讳麟明,经官颍川王府教授,称颍川公。颍川为善人次子,生而警颖强记,于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