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矣,此古人之所以贵益友与。
[注释]①石头:指石头城。本段中的“钟阜、芙蓉、天阙”均为山名。 ②四望:四望矶,山名。据《晋书·温峤传》载:东晋苏峻据石头,温峤筑垒四望矶以逼峻。 ③岑山:小山。 ④不暇知:顾不得去了解,即不在意。 ⑤差远流俗:尚能远离流俗。差:尚。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可胜计哉 ( ) .
凡人之情,骛远而遗近 ( ) . 顾不知奇境即在半里外 ( ) . 则近接城市,远挹江岛 ( ) .
18.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因相携以往∕验之以事 ..
②乃未始一至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A.①组两字用法相同,②组两字用法也相同。 B.①组两字用法不同,②组两字用法相同。 C.①组两字用法不同,②组两用法也不相同。 D.①组两字用法相同,②组两字用法不同。 19.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此古人之所以贵益友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说“思舍是而他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21.登扫叶楼观赏后,作者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尽;“鹜”通“务”,追求;但,却;连接(根据前后句的相互关系,可以推导出此答案)(4分,各1分)
18.B (前“以”作连词用,后“以”作介词用;两个“乃”均作副词用) (2分)
19.⑴即使以前所认为的奇异优美之景,又怎能超过这里呢?(3分,要点:虽、乡、奇胜、何以、加、通顺,各0.5分);⑵这就是古人把对自己有教益的朋友,看得很重的原因吧 (2分,要点:所以、贵、益友、通顺,各0.5分) 20.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2分)
21.作者感悟到,行事不应该好高骛远,在眼前得之容易的事物中,也有着赏心悦目的东西
王志民整理 第 17 页
(大意相近相即可得分)(3分)
(★★★★2006嘉定二模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7分)
东 西
伊墨卿太守语余曰:?向闻朱石君师言,世俗通行之语,但举‘东西’,而不言‘南北’者。‘东’谓我儒之教,即孔子之东家某;‘西’即彼教,谓西方之圣人。举此二端,足以函盖一切矣。?惜当时未闻所据何书。
余尝私质之纪文达师。师笑曰:石君笃信彼教,故其论如此。然余尝阐明思陵偶问词臣曰:?今市肆交易,但云买东西,而不及南北,何也??辅臣周延儒对曰:?南方火,北方水。昏夜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此不待次易,故但言东西耳。?思陵善之。余谓周乃小人,捷给取辨,一时亦未见碻凿。《齐书豫章王嶷传》:?上谓嶷曰:百年亦何可重,止得东西一百,于事亦得。?似当时已谓物为东西。物产四方而约举东西,正犹史记四时而约言?春秋?耳 。 (清?粱章钜《浪迹丛谈》)
16.文中提及的“文达”是纪晓岚的谥号,他所著的《 》是《聊斋志异》后又一部影响很大的文言短篇小说集。(1分)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余尝私质之纪文达师。 ( ) .(2)今市肆交易。 ( ) .(3)物产四方而约举东西。 ( ) .(4)正犹史记四时而约言“春秋”耳 。 ( ) ..
18.文中对“东西”的解释一共有三种,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他们的观点。(3分) 朱石君: 周延儒: 纪 昀: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昏夜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此不待次易,故但言东西耳。 20.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认为朱石君的观点是不可信的,因为它的观点本身没有依据。 B.纪文达认为朱石君自己信仰儒教,所以才有这个观点。
C.纪文达认为周延儒此人言词敏捷,善于应对,所以他的话不一定可信。 D.《齐书》上的话说明当时已经有把物称作“东西”的说法,所以能够就此推断“东西”一词的由来。
21.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你是否曾经对某一个词语的来历有过思考,请另举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6.(1分)阅微草堂笔记
王志民整理 第 18 页
17.(共4分。每个1分)(1)询问;(2)店铺;(3)简明,简要;(4)史书记载 18.(每一点1分,共3分)
朱石君:东方儒教(孔子)与西方耶稣教(耶稣)包含一切事物,故名。 周延儒:南方火、北方水,求水火不须买卖,所以需要买卖之物称东西。 纪昀:物出产于四方但简称东西,如同四季简称春秋。 19.(4分)夜晚敲人家的门,如果是寻求饮水或灯火,没有不白白赠送的,根本用不着买卖;(要买的是水、火(南北)之外的其它物品,)所以只说买“东西”罢了。 关键词:“叩”、“与”、“易”等每字一分,句子通顺、大意连贯1分。 20.(2分) C 21.(例子1分,分析合理2分)
例:明代的徐咸在《相马经》一书中就说:“马旋毛者,善旋王,恶旋十四,所谓毛病,最为害者也。”意思是说,卷曲的马毛,有好有坏,位置生得不好,就是毛病。那么,如果主人骑的话。就会有害处。后来,有人却把这个词用到了人和物的身上了。“毛病”一词原来的意思人们却不知道了。
例:捣糨糊”一词的由来,一般都知道来源于上海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流行语,再由上海而流行全国。“捣糨糊”一词的本来面目,其实是九十年代初上海黑道的一个术语,是“逃江湖”一词的音转,并在音转中发生了涵义的变化。
例:100多年前,赛马是欧洲第一运动,当时的英国城市德比(Derby)郡以举行大赛马会而著称,德比也盛产名马。在英国的重要赛马会上,主要都是来自于德比的马进行争夺,后来德比一词便被广泛应用在体育运动中,专指同城市两支球队之间的对抗。
(★★★☆2006卢湾二模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5分)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酻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股以疗亲病,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魏禧《瓶庵小传》)
[注]①失怙:失去父亲。怙,依靠。 ② 僦:租赁。 ③先陇:祖先陇地,祖墓。 ④白徒:本指无
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 ⑤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⑥刲(kuī):割取。
王志民整理 第 19 页
⑤
⑥
④
③
②
①
17.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瓶庵幼失怙废学( ) ⑵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 ) ..⑶瓶庵尝馈遗之( ) ⑷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善容物者也 B.好文墨士 .. 吾六十,善病 好行其德 ..
C.君以布衣叩阍抗疏 D.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 ..父尝刲股以疗亲病 并婚嫁之如己出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 ⑵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
20.从文中看,人们称曰“瓶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21.“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是因为瓶庵具有 、 、 等优秀品格。(3分)
参考答案: 17.(4分)⑴停止;不再继续 ⑵认为??有才德 ⑶赠送 ⑷完毕 18.(2分)B (A项中“善容物者也”的“善”是“擅长”的意思,后句的“善”表示“容易”;B项两句中的“好”都为“喜爱”的意思;C项“君以布衣叩阍抗疏”的“以”为介词,表示“以??的身份”,“父尝刲股以疗亲病”的“以”为连词,相当于“来”,表示目的;D项前句“之”同“者”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后句“之”为第三人称代词。) 19.(4分)⑴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2分,把握关键字“是”、“安”;注意倒装句式;语意连贯。) ⑵邻里之间发生纠纷,常常到瓶庵那里请他评判是非。(2分,把握关键字“里”“就”、通假字“平”;语意连贯。) 20.(2分)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21.(3分)勤奋好学、济贫扶弱、重贤尊祖、敬老爱幼、公正无私(每项1分,写出三点即可)
(★★★☆2006浦东二模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齐宣王出猎于社山,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劳王,王曰:?父老苦矣!?谓左右赐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闾丘先生不拜。王曰:?父老以为少耶??谓左右复赐父老无徭役,父老皆拜,闾丘先生又不拜。王曰:?拜者去,不拜者前。?曰:?寡人今观父老幸而劳之,故赐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先生独不拜,寡人自以为少,故赐父老无徭役,父老皆拜,先生又独不拜,寡人得无有过乎??闾丘先生对曰:?惟闻大王来游,所以为劳大王,望得寿于大王,望得富于大王,望得贵于大王。?王曰:?天杀生有时,非寡人所得与也,无
王志民整理 第 20 页
相关推荐: